


在一所高校工作一輩子的人,會有千千萬萬,但見證一所高校在四地辦學,有過七十年校史經歷的人并不多。河北師范學院(河北師范大學前身院校之一)路則省教授,經歷了河北師范學院從天津到北京、從北京到宣化、從宣化到石家莊,從河北師范學院獨立辦學到與原河北師范大學、河北教育學院、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合并的整個過程。可以毫不虛夸地說,路則省教授是河北師范學院辦學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記錄者。
路則省教授1929年出生于山東寧陽,1954年畢業于天津河北師范學院中文系,先后在天津、北京、河北等省市報刊發表文學評論文章40余篇,部分文章匯于《河北論壇群星》《新時期河北評論選萃》《中外名作欣賞》《魯訊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中。主編、合編、參編文學作品研究和文學辭書多部。曾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河北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北影評學會副會長。
路則省教授1950年入學的天津河北師范學院,是1949年天津解放后,由河北女子師范學院(河北師大前身)改名而來的。當時,這所學校只有兩個系,一個是家政系,另一個是國文系(后來的中文系)。國文系是成立最早的系,也是最大的系。國文系里包括歷史學科和地理學科,后來歷史、地理兩個學科成立了史地系,再后來又分成歷史系、地理系。1952年建立中文系時,在校本科生四個年級加在一起共五六十個人,其中路則省所在的本科班15人。學生少,與老師接觸的機會就多,學生們經常去老師家串門、吃飯。在中文系任教的朱星先生(后任河北北京師范學院副院長),知道路則省喜歡現代文學,就把自己中學時候買的一本胡適的《嘗試集》送給路則省作為紀念。路則省不負朱先生厚望,畢業留校后,一直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教學工作。
1958年天津河北師范學院中文系遷到北京,并入1956年由河北師范??茖W校擴建成的河北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師資力量得到擴充。到1964年,中文系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的數量,在全校都是最多的。
在北京高校中的文科院校,特別是中文系系統中,河北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叫得響,名氣硬。中科院文學研究所和全國文聯等單位組織活動,經常請河北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的老師參加。北京各大書刊報社的編輯,包括河北省的書報編輯也經常與河北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的老師一起探討研究一些理論問題。1960年 3月,河北北京師范學院被評為“紅旗學院”,是北京市十所紅旗院校之一。這一時期河北北京師范學院的發展和崇高的社會聲譽,路則省教授都親自見證了。
1969年,河北北京師范學院按照“一號命令”,離開北京搬遷到宣化洋河南。洋河南是一片沙灘地,是一個沒有人居住也沒有人耕作的大風口。宣化的氣候很惡劣,晝夜溫差很大,冬天氣溫很低,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
路則省于1980年至1984年任中文系副主任,主抓教學工作。為了活躍學術空氣,豐富校園文化,調動人文資源,路則省教授邀請多名文化名人不遠千里來到洋河灘舉行學術活動,其中聘請烏丙安和馬季講學,給人印象最為深刻。
烏丙安是天津河北師范學院 1953屆畢業生,路則省教授的學兄,遼寧大學中文系教授。烏丙安教授到河北師院后,系統講授了民間文學的發展。烏丙安教授一連講了五天,不但中文系學生認真聆聽了烏丙安教授的報告,歷史系的很多學生聞訊也到教室聆聽。
1980年,路則省教授經過多方聯系,還聘請到了相聲演員馬季先生和快板藝術家趙連甲等人來到洋河灘上。馬季先生為中文系四個年級幾百名學生作了四場精彩的講座,同學們大呼過癮。一傳十,十傳百,到第二天馬季繼續講座時,其他系的同學也紛紛聞訊趕來。歷史系1978級學生李惠民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說,“會場內已經擠得水泄不通,窗外也是人頭攢動,風雨不透,聽課的學生甚至坐到講臺前的地上。”
1979年至1980年,路則省教授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擔任河北師院函授部主任,為河北師院成人教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河北師范學院在北京時的1956年就建立了函授科,開創了成人教育事業。在“文化大革命”前的七年中培養本、??聘邘熀诋厴I生 2800多人。1978年恢復函授部,路則省擔任函授部主任后,面對“文革”留下的創傷,迎難而上,通過恢復、整頓、調整等一系列措施,使成人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的發展,沒幾年的功夫,函授、夜大學、干部專修班、教師進修班、專業證書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助學班和各類非學歷培訓等,全面開花。到1989年,各類成人教育在校生達4000人以上,達到全日制普通本、??粕谛R幠!B穭t省教授主持函授部工作的兩年時間里,為河北師院成人教育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路則省教授為學校成人教育作出的貢獻,永遠記錄在了校史上。
河北師院搬遷到石家莊后,路則省教授卸任一切行政工作,專心致志耕耘三尺講臺,把現代文學的知識甘露傾灑在課堂上。
學校在宣化時,我們年級因為實行包班制,路則省教授沒有給我們上過課,幸運的是我畢業參加工作后,根據形勢和工作需要,重修中文系的專業課程,現代文學課就是路則省教授講授的。
記得當時授課地點在石家莊的橋東區,現在的長安區,距離路則省教授的住所將近十公里。寒冬臘月,朔風凜冽,路則省教授每天按時站在教室的講臺上。至今,我依然記得路則省教授把駝色的毛線圍脖解下放在講臺的一邊,從黑色革面手提包里拿出講稿,笑容可掬地開始講課。路則省教授推崇魯(魯迅)、郭(郭沫若)、老(老舍)、巴(巴金)、茅(茅盾),也敬佩丁玲和趙樹理。他用丁玲寫在《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的名言“工作著是美麗的”教育我們處理好工作和學習的關系,用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激勵我們追求幸福的人生。
1996年四校合并之前,路則省教授退休了。人退心不退,路則省教授一直關心學校的發展和建設,盡其所能,為學校出力。學校請他寫寫在天津時的辦學經歷,他欣然答應,前后寫了《河北師院在天津》《如歌的歲月》《孫犁先生在河北師院》《校壇碩宿胡毅》等文章。2012年河北師大110周年校慶到來的時候,路則省教授高興地說,這是一個喜慶的事,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牢記學校的光榮歷史,繼續傳承學校的優秀傳統,才能不斷取得進步,走向新的輝煌。
我和路則省教授最后一次見面,最后一次聆聽路老師的教誨,是2010年4月29日。那天,天氣晴朗,花香四溢,我和師大一同事專程到路教授的住處拜訪他。路則省教授熱情接待我們,給我們講述了很多不為他人所知的校史上的事情。他還興致勃勃地給我們講述了他和愛人趙云霞(河北師范學院校友)合著的2002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在大洋那邊》。
《在大洋那邊》是路則省教授與愛人趙云霞1998年春去澳大利亞的西澳州府珀斯看望女兒時,在澳洲所見所聞所感的散文游記。書中,記錄了澳洲風光和珀斯神奇的黑天鵝、可愛的袋鼠與考拉,記錄了澳洲的華僑對遠去澳洲的路老師的熱情招待和每一位華僑對祖國的深切思念。正如臨去澳洲前友人白玉民(河北師范學院校友)贈詩所言:“萬里南飛意氣深,異國風光滿眼春。莫愁前路無知己,四海都有故鄉人。
路則省教授告訴我,《在大洋那邊》被國家圖書館收藏了。說這話時,路則省教授臉上溢滿了驕傲和幸福。
2020年8月,路則省教授走完他91歲的人生路程,駕鶴西歸。
路則省教授留下的,是無限的思念!
2023年11月28日于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