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jfs8f"></nav>

      1. 《河北師大報》  
        上一期    下一期
        共赴博鰲之約 共話亞洲未來
           期次:第581期      查看:48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展望了2024年的世界經濟,指出面臨挑戰包括全球碎片化、消費低迷、人口老齡化、罕見病困境等,呼吁深化國際合作應對共同挑戰。


        展望世界經濟 張文赫

        2024年的世界經濟充滿著機遇和挑戰。作為博鰲論壇中各位代表探討的首個大板塊,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可謂萬眾矚目。那么,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我們又應該怎樣面對這些挑戰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在會議中指出,當前世界面臨的重要挑戰就在于“碎片化”,減小經濟的碎片化,各國應該加強協調合作,堅持全球化的正確方向,捍衛多邊主義,避免搞筑墻設壘、脫鉤斷鏈和經濟脅迫,要建設開放性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避免濫用國家安全理由限制貿易和投資,應積極參與WTO改革,充分利用好區域合作機制和地區經濟一體化出現的新趨勢,積極促進自由貿易和投資。

        亞洲經濟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則是消費端低迷。想要擴大消費,首先要擴大收入預期。這就要求我國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穩定企業家信心,從而增強居民對未來發展的預期,進而實現預期收入放大的效果。除此之外,還要有效穩定與活躍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量的主要來源,穩定與活躍資本市場,包括穩定房地產市場、活躍與豐富股票基金市場,不僅有助于公民扭轉對資產價格下行的擔憂,更能增強對未來發展的信心,進而放大未來收入的預期效應。

        “要做到真正的強大,就必須要真正的開放,世界經濟需要中國的增長”,博鰲亞洲論壇咨委、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中國經濟展望”分論壇上提到。世界經濟需要中國,而當前國際形勢波詭云譎,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西方國家對我國虎視眈眈,在此背景下,亞洲各國聯合起來,共同發展經濟必將成為共識。

        關注科技創新 劉楚龍

        在看完博鰲論壇中關于科技創新板塊的報道后,我深有感觸。在學校開展的《形勢與政策》一課中,老師曾多次強調部分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的技術封鎖,這也讓我更加理解創新的意義。

        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能夠推動經濟、技術等眾多領域的發展。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新型產業發展前沿和面臨的治理問題,充分探討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可控核聚變等顛覆性技術發展迅速,如何將之交互聯通,亞洲各國又該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期?在充分理解與會成員觀點后,我將之整理為以下幾點。

        首先,統籌能源基地布局和算力布局,形成人工智能發展基礎競爭力。我國西部地區電力資源豐富,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推進“東數西算”等工程,在西部建設一批算力工廠,為人工智能賦能。其次,主動設計極富挑戰性的場景,引導更具長期性、獨創性的科技攻關。將深海探索、火星勘測等重大任務作為強人工智能的發展場景,設定長遠目標和重要里程碑,激勵科學家開展長期性、獨創性研究。最后,要加強以企業為核心的協同,提高顛覆性技術生態掌控力、打破技術壁壘,實現對西方國家技術壁壘的“突圍”。

        本屆博鰲亞洲論壇明晰強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顛覆性技術帶來的突破和威脅,這也為人類未來描出更清晰的畫卷。

        共謀社會發展 張嘉逸

        在本屆博鰲論壇年會中,社會發展板塊格外惹人注目。在當前全球老齡化嚴重、醫療健康問題仍需被重視的社會環境中,博鰲論壇重點探討了當前經濟背景下,養老、醫療健康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問題。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上升,如何構建老年人友好社區,讓“養老”變為“享老”成為各國重點討論的議題。我國向來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在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中,多項任務涉及養老相關工作,包括養老金融、養老照護、養老消費、適老化改造等領域。在展望老齡友好型社會分論壇中,與會嘉賓們針對如何完善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和健康支撐三大體系,以及健康老齡化理念應具備的新內涵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這些討論旨在為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全球老年友好型社會的構建與發展。

        醫療健康是世界各國都需要保障的民生福祉,如何進一步完善醫療制度,保障公民的身體健康幾乎是所有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而罕見病是醫療健康問題中,各國共同面對的醫學難題。在博鰲“關注罕見病,促進健康公平普及”分論壇中,與會嘉賓共同探討如何為患者打開“健康之門”,幫助患者獲得更多權益保障。罕見病既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挑戰,也是共同責任,博鰲論壇對于罕見病的熱議,無疑是在向世界傳遞各國“升溫”合作,加速罕見病困境“破冰”,努力讓“醫學孤兒”不再孤單的訊號。

        博鰲亞洲論壇對于社會發展等民生問題的熱議,展現了與會各國對于人權的重視,也充分彰顯了我國的大國情懷。

        深化國際合作 張 弛

        “世界各國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要穿越驚濤駭浪、駛向光明未來,必須同舟共濟”。兩年前,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以“船”作喻,形象描述了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時代大勢。而在今年年會的開幕式上,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則再次以“船”為喻,呼吁各國深入合作:“全球危機迫使我們坐在一條船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向同一個方向劃,而且是正確的方向。我們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只有各國聯手,深化合作,才能度過一次又一次危機。

        中國一直是國際合作的積極推動者,一直以來,中國重視南南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在2000到2010十年間,中國為51個非洲國家援助了1673個項目。這些項目中,有世界上最長的人工大壩麥洛維大壩,全場近萬米的大壩將尼羅河下游超過100萬畝的土地變成良田;有埃塞俄比亞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亞的斯亞貝巴-阿達瑪高速公路,將兩個城市之間原本 45小時的車程縮短到2.5小時;有剛果共和國第一座符合標準的體育場館布拉柴維爾體育中心,正是這個體育場讓第11屆非洲運動會得以圓滿召開。中國堅持國際合作,在博鰲亞洲論壇中,中國也表示將通過提供貸款、技術支持和人才培訓等方式,助力其他發展中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努力縮小南北差距。

        深化國際合作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當今局勢下的迫切需求。只有亞洲各國聯合起來,才能在西方國家的虎視眈眈中依舊行穩致遠。

        攜手應對挑戰 溫 特

        一路顛簸行來的2023年已抵達終點,嶄新的2024年“接棒”開啟征程。立于新起點,2024年全球又面臨哪些挑戰呢?面對這些挑戰,各國又該如何應對?2024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聚焦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為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一個重要的溝通對話平臺。

        人類剛剛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海表溫度打破歷史紀錄;多個國家和地區遭遇了異常猛烈的高溫干旱和暴雨洪水。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發讓各國更加警惕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不斷加劇這一事實,而氣候問題也成為了各國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之一。去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報告顯示,世界未能到達減排目標。這份報告也再次提醒我們,應對全球氣候問題、實現《巴黎協定》溫控目標已迫在眉睫。中國作為提前超額完成氣候行動目標的國家,在博鰲亞洲論壇中積極與其他國家交流節能減排方法,敦促與會各國攜手應對共同的挑戰。

        人工智能在過去的幾年中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工智能失控或被惡意濫用推升的安全風險?!皣H社會就人工智能治理逐步達成共識,確立了 AI治理的基本原則。但關鍵的是,如何能夠把道德規范變成統一的監管框架?!痹谡搲?,各嘉賓充分分析了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風險,并共同尋求有效地監管和治理人工智能的統一模式。

        面對全球紛繁復雜的挑戰與難題,博鰲亞洲論壇傳遞出了各方攜手同行、共創未來的美好愿景。

        河北師范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7386次訪問,全刊已有14768678次訪問

        日日日日人人人夜夜夜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