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睆闹腥A古詩詞的經典意象,到現代詩歌中的屢屢歌詠,當人們望向盈盈一水間,亭亭荷花乃從古至今著墨的焦點。相比之下,哪怕青翠欲滴,盡管蓮葉接天,荷葉為配,依然是不爭的事實。殊不知蓮葉,雖無芳馥,然具蘭質;雖非耀目,智慧自華。
容人雅量,海納細流。蓮葉自具寬宏的智慧。
蓮葉中低周高,狀似漏斗,易于收集。當雨水乘著疾風突至,蓮葉并未怯生生地躲避,而是選擇張開雙臂坦然接受。不讓土壤,成其巍峨;不擇細流,造就廣博。蓮葉不遺余力向四周伸展,再伸展,廣囊外物,盡彰雅量。
一蓑煙雨,化成潤澤。蓮葉具備自洽的智慧。
“苦難既然把我推到了懸崖的邊緣,那么就讓我在這懸崖的邊緣坐下來,順便看看懸崖下的流嵐霧靄,唱支歌給你聽?!鄙徣~的生物構造,使之自具疏水性。當煙雨突襲,葉面上的突狀物質,頓時形成一層保護膜,促其隔絕水分。雨再大風再猛,也不會在蓮葉上劃出道道傷痕。小說家歐亨利動情地說:“人世間所謂的生活,是由大哭、抽泣、破涕為笑組合而成的,而在這之中抽泣占據了絕大部分。”抽泣構成的人生分秒,若能像荷葉一樣形成心理保護膜,才能于大化中縱浪,在失意中抬頭。荷葉不僅“疏水”,更能“用水”。它利用自然的煙雨,將表面塵泥吸附,保持自身潔凈。這就是“荷葉自潔效應”。將始料不及的風雨,轉化成清潔的力量;將扔來的抔抔泥土,看作成滋養萬物的土壤。轉角處遭遇的挫折,又何嘗不是淬煉強者的機遇。
一槳一槳,再入藕花深處。那時荷香依舊沁脾,波光依舊蕩漾,智慧的蓮葉,亦請君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