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jfs8f"></nav>

      1. 《河北師大報》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一百二十年發展歷程
           期次:第600期   作者:趙雪云  張彥潔  馮慧遵   查看:37   

        文章介紹了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包括其歷史沿革、部門設置、規章制度、服務改進等方面。該圖書館經過多次變遷,已經成為一個集藏、借、閱、查、咨于一體的現代化圖書館,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服務。


        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緣起于1902年的順天府學堂藏書室和 1906年成立的北洋女師范學堂藏書室,后隨校名幾經變更。1996年 7月,河北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學院、河北教育學院、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四校合并成立了新的河北師范大學。1997年11月,學校對圖書館領導班子完成調整,四個校區圖書館正式合并。2013年9月,新校區圖書館正式開放,結束了合校以來一館四區的管理和服務模式。新校區圖書館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位于河北師范大學新校區中軸線上,有閱覽座位近四千席、研修間三十個,館藏實體文獻370多萬冊??v觀河北師大圖書館建館一百二十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圖書館人的風雨兼程,這所多年老館充滿了無限生機。一

        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由兩大主要脈絡形成。始建于1902年的順天中學堂,1907年改稱順天高等學堂,設有閱報室,內有“新聞雜志籍以周知時事,擴充新聞”,要求“在校生徒于課業既畢須日往觀覽”。在1909年刊印的《順天高等學堂暫行章程》中有《閱報室規則》,這是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最早的規章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后,學校大力整頓校務,學校聲譽日漸隆起,圖書資料更加豐富,藏書已達六萬余冊,1946年復校后,學校重新建立圖書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圖書館事業日漸發達,至1954年館藏圖書已達五萬多冊。隨著工作日益正規,1964年編制印發了圖書館規章制度《圖書資料使用管理暫行規定》,1991年重新制定了圖書館的各項管理制度。

        1906年的北洋女師范學堂藏書室是師大圖書館的又一源頭。1922年,有了第一座獨立的圖書館建筑。1934年正月,落成了一座新式館舍,單幢洋房式建筑,上下兩層,位于全院的中心。1956年校址遷到石家莊后,一直在行政樓辦公,直到1985年7月,在學校的中軸線上建成了圖書館大樓,建筑面積12721平方米,書庫七層,設計藏書量126萬冊。2013年9月,四館合一后,部門設置重新劃定為:讀者服務部、電子閱覽室、學科服務部、資源建設部、報刊部、辦公室、計算機室??v觀歷年來圖書館部門設置,由簡而詳,設置科學、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為圖書館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1916年《校友會章程》規定,圖書館職責是“掌理購置書籍新聞雜志及編纂會報事項”。專門制定了《校友會圖書章程》,分為“圖書湊集法”、“圖書館之職員”和“圖書館閱書規則”三部分,這是河北女師圖書館歷史上首個可見于記載的圖書館章程。尤為可貴的是,因河北省立第一圖書館藏書宏富,善本尤多,特制定了“借閱省立圖書館書籍辦法”,即可由圖書館代本校師生向該館借閱書籍。這是最早可見于記載的正式的館際借閱規則。

        1931年,成立了圖書委員會,1934年,時任圖書館主任的錢亞新在《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圖書館指南》中介紹,當時圖書館各項規程已達七種之多,至此,圖書館已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備的管理制度。1956年后,業務管理及制度建設加強,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細則和規章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統的管理制度。1972年、1977年、1988年、1992年,曾四次將各項制度匯集出版《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規章制度》匯編,并分別于2006年、2015年、2021年做了三次大的修訂,尤其是2021年的規章制度,更加規范全面,在讀者服務、資源建設、信息服務、現代技術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規則和要求,為圖書館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二

        早在1930年出版的《女師學院周刊》記載,圖書館在冬日,添修暖閣,使閱書人籍以避寒。自火爐添設之后,圖書館暖氣洋洋,比他處皆為舒適,常有人滿之患,因此占座之風隨之而起,圖書館加凳已解燃眉之急。歷經百廿年,圖書館人始終以“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為宗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一)延長開館時間和借閱期限

        在1916年《校友會章程》中規定了開館時間、借書辦法、賠償責任等,開館時間除星期日全天開放外,其余時間僅每天下午開放兩個小時。1930年開館時間延長,周一至周五:上午8點至下午7點,周六:上午8點至12點,下午3點至5點。1932年學生借閱期限由1930年的五日延長至兩周。在不斷的服務變革中,開館時間一再延長。2013年9月,嶄新的圖書館大樓投入使用后,開館時間達到每周108小時,電子資源24小時開放。借閱期限本科生借閱30天,續借20天,研究生180天,可續借90天,借閱限額也開放到最大數。

        (二)提高服務質量,改進服務措施

        三十年代,圖書館的對外服務工作就已經比較正規了,學生和教師借書都需要憑借書券借閱并辦理登記手續。五六十年代,圖書館服務講究高速度、高效率,工作人員必須熟悉館藏,讀者借書不用填寫借書條,不用查目錄,只要說出書名,工作人員必須馬上取出所需圖書,人少時,1分鐘之內就得拿到書,人最多時,取書時間不得超過5分鐘。開展預約借書和集體借書服務,并且送書上門,用流動書車送到學校的餐廳或者甬道上;在閱覽室和書庫懸掛讀者意見本,組織學生評選“優秀服務工作者”等一系列對外服務新舉措,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八九十年代,為了征求廣大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彌補工作中的不足,改進服務方式方法,圖書館不定期舉辦“讀者座談會”,邀請學生和教師舉辦座談;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圖書館充分利用現代新技術手段,創新服務模式,開通微博、QQ、虛擬參考咨詢平臺等網絡咨詢渠道,實現工作時間外的不間斷咨詢服務工作;2012年,新校區圖書館大樓投入使用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創新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創建微信服務平臺,開通微信公眾號,不斷推出讀者喜聞樂見的微信內容和形式,宣傳圖書館,服務讀者。

        (三)加強學科服務工作,拓寬服務渠道

        從三十年代開始,圖書館就有了較高層次的學科服務工作內容,曾經編制出版二三次文獻,出版《圖書館指南》等刊物。五十年代,配合重大節日,結合生產、科研、教學,不定期舉辦書目推薦和圖片展覽活動,六七十年代,編制專題資料索引。隨著時代發展,學科服務工作有了重大發展。八十年代,圖書館創辦《科技情報資料》和《情報資料匯編之譯叢》,郵寄全國交流?!蹲g叢》出版后,影響非常大,當時凡在《譯叢》發表譯文兩千字以上者,學校免予評職稱外語考試,該刊物1988年榮獲河北省社會科學情報學會優秀情報成果獎。九十年代出版《科技廣角》和《高校匯刊》宣傳材料。

        2000年以后,為加強圖書館組織文化建設,不定期邀請圖書館界著名專家來圖書館作報告,了解圖書館先進理念,推動圖書館業務建設。為讀者舉辦讀書講座,舉辦各類型的學術交流活動。開辦新生入館教育,編印《讀者服務指南》,使新生通過文字性的宣傳了解圖書館,并盡快利用圖書館的各類服務。從1988年開始,開設文獻檢索課,對讀者系統傳授文獻檢索相關知識。開通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服務,拓寬文獻獲取的渠道和途徑。2009年組建學科服務團隊,開辦讀者培訓講座,大力宣傳圖書館電子資源,深入院系教學和課題組,為廣大師生的科研教學開展嵌入式服務。三

        設立藏書室之初,館藏資源分為圖書、雜志、日報、小冊等四類,主要來源有自行購買、會友捐助及向校外有關系的個人或機關借入等幾種方式。為了使館藏資源更加合理,不僅允許教職工自己列單采購新書,還在出納臺設有薦書卡。

        1946年復館后,藏書全無,經費又少,一邊購買新書,一邊爭取個人贈書,建國后,圖書經費有了保障,開始大量選購和預定圖書,另外增加了一種函購圖書的方式。圖書館除采用集體采購的方式外,還接受贈書和與其他單位進行資料交換兩種方式,增加圖書館文獻資源。

        三十年代,采用的是1928年王云五編的《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五十年代中期,《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分類法》出版,1956年2月,正式改用《人大法》類分書刊。1985年6月1日,圖書館開始改用《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類分圖書。古籍線裝仍采用《人大法》分類,期刊分類依據《中圖法期刊分類表》,聲像資料按照《中圖法》分類。1990年9月,《中圖法》第三版出版后,原有圖書和目錄凡與三版有矛盾的全部都以三版為準進行了改編。目錄體系逐步健全,1952年,中、西、俄文目錄都已經建立,并均設有分類和書名目錄。1953年,隨著油印目錄卡片技術的引進,又增設了著者目錄。1962年,將書名目錄由原來的按筆畫、筆順排列,改為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1999年,建成了館藏二百多萬冊圖書的 CNMARC書目數據庫,取消讀者卡片目錄。圖書編目工作從手工卡片編目轉變為CNMARC機讀格式目錄,極大提高了采編工作的質量和效率。2004年取消全部卡片式目錄。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1987年圖書館購進第一臺計算機,并創建了技術部,圖書館開始將現代技術手段應用到各項工作中。

        1989年開始,引進東北電力學院“整體化圖書情報計算機管理系統”,以社科類圖書為主,約12萬冊,并嘗試用計算機管理讀者借書記錄,這項工作榮獲了學校1990年優秀教學成果獎。1997年確定使用丹誠DataTrane-1000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并于當年開始書目數據的回溯建庫工作。2000年實現了讀者憑借書證可到不同校區通借通還。2003年利用丹誠軟件DT-1000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通過校園網提供館藏中外文圖書和期刊目錄的公共查詢服務,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服務為重心的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高效率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

        2006年,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更換為匯文LIBSYS3.5。該系統具備采訪、編目、典藏、流通、連續出版物、統計、系統管理、OPAC和應用服務等功能,能夠充分滿足圖書館的各項業務需求。2009年,引進開通校外訪問系統Enlink和Ezproxy,解決了讀者校外訪問圖書館資源的難題,開通了跨校區通借通還虛擬網,實現了讀者跨校區還書。隨著RFID技術的發展,2010年首先在新校區的臨時館實現了 RFID管理模式,讀者可以自助借閱。2013年搬入新館后,全館實行“藏、借、閱、查、咨”一體化管理,引進了無線射頻識別(RFID)管理系統以及自助服務設備,師生憑借校園一卡通可享受檢索、借還、復印、打印一站式自助服務。配備17臺網絡資源服務器、118T存儲空間的磁盤陣列和帶寬千兆網絡出口,無線網絡覆蓋圖書館各個區域,滿足讀者隨時隨地暢游網絡資源的需求。

        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的發展歷程經歷了數次變遷。1996年四校合并,組成了新的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2012年四個校區館合并辦公,不僅僅是館舍的擴大、人員的匯聚和資源的整合,更是辦館理念的碰撞、磨合、創新和發展。在繼承中提升,在融合中發展,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

        河北師范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7705次訪問,全刊已有14767464次訪問

        日日日日人人人夜夜夜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