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衛視春晚的舞蹈《唐宮夜宴》曾火遍網絡,20億次的播放量、上千萬條彈幕、5次上熱搜……
《唐宮夜宴》的表演再次體現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在《唐宮夜宴》的表演中,《簪花仕女圖》《千里江山圖》等名畫都成為了《唐宮夜宴》的“活背景”,《樹下美人圖》《侍馬圖》等傳世名畫營造的虛擬場景與身著三彩元素襦裙的14位舞蹈演員的舞蹈完美融合,實現了科技與藝術在現實舞臺中的完美結合。
《唐宮夜宴》舞蹈表演的成功再次呼吁文藝制作者要充分利用5G、AR等新技術“喚醒”歷史文物,讓“櫥窗中的歷史”變成“可參與、可體驗、可互動的歷史”。尤其是在追求文化沉浸式體驗的今天,以沉浸式展覽、沉浸式娛樂、沉浸式影視、沉浸式演藝,甚至游戲、購物等為代表,正成為文化產業創新活力強勁、表現形式豐富的新業態之一,滲透到演出場館、文化園區、旅游景區、文化遺產等不同空間。
因此,在“沉浸式”逐漸發展成為文化新模式的背景下,文藝工作者需要充分借助科技,借助AR、VR、MR等技術。通過環境渲染、場景塑造、內容創新等方式使受眾在與現實世界存在邊界的物理空間中進行互動性的文化體驗,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最終實現一種“心流”的狀態。文化與科技結合的沉浸式體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首先是跨域融合,集成創新。沉浸式體驗是通過集成大量技術、智慧和創意所創造出來的一種高價值經歷。一方面要以主題性的空間造境為關鍵,依托一個有文化價值的內容,通過交互式空間和敘事性空間的營造,讓人們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圍與主題中。另一方面,集成大量前沿科技成果,3D全息投影、多通道投影、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技術,共同搭建沉浸式體驗的結構和形態。
其次,需要調動觀賞者的多重感官,實現一種多感官的綜合體驗。沉浸式體驗提供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為主的感官體驗,以敘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體驗,以追求價值認同的精神體驗,是一次集多種媒介和各種視聽效果于一體、全方位作用于身心的難忘經歷。
最后,沉浸式文化體驗具有解構性、故事感、角色化、交互式的特點。這些特點作用于參與者,能使參與者重構文化,實現主體參與的互動感。如看展覽要交互,看演出要角色代入,其目的只有一個,通過增強或者改變觀眾對真實世界的感知,讓觀眾與構造的虛擬世界融為一體,“迷失”在重構的故事世界里。
總之,借助技術的沉浸式體驗是打開傳統文化,復活現實文物的重要方式??萍寂c文化的融合所渲染的沉浸式藝術體驗為當下文化煥發新的活力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向度,借助這一向度,文化能夠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