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jfs8f"></nav>

      1. 《河北師大報》  
        上一期    下一期
        懷素草書風格發展的研究
           期次:第582期   作者:張雨彤   查看:62   

        編者按:草書興于漢、歷經魏晉演變至唐代,名家如云,風格多樣。懷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作品通篇氣息延綿不斷,結字變化多端,墨色濃淡相間,中鋒用筆貫穿全篇,在才情與法度之間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狀態。是中國草書史上承前啟后的人物,在書法藝術領域影響深遠。懷素的書法作品不勝枚舉,例如《自敘帖》是其代表作品,書于中年時期,《圣母帖》《苦筍貼》《小草千字文》等是其晚年的作品。本文以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對其書法發展過程進行研究。

        一、懷素及其書法概述

        懷素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人,生于開元二十五年,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余,從事藝文,尤好草書。懷素雖為出家僧人,但極好飲酒。待其酒酣興發之時,寺壁屏障,衣裳器具,都可成為他的書寫工具,世人為之“醉僧、狂僧”。相傳懷素勤于翰墨,將棄筆堆積埋之于山下,號稱“筆塚”。在習書過程中,前期懷素學書苦于無名師指點,于是遠游萬里,遍求名師,旅途中一路狂飲豪書,所到之處的文人雅士無不對其狂放灑脫的個性和縱橫不群、迅疾駭人的草書嘆為觀止。通過這次長途旅行懷素不僅開闊了視野,悟得了真諦,展示了自己的才華,還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認可,使之名聲大振。

        傳世墨跡有《藏真帖》《自敘帖》《食魚帖》《苦筍帖》《論書帖》《圣母帖》《小草千字文》等,尤其狂草精品《自敘帖》為最著名?!蹲詳⑻吩谥袊鴷ㄊ飞险加袠O其重要的地位,是懷素的代表作。

        《自敘帖》為紙本墨跡,狂草長卷。書于唐代大歷十三年,原跡現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全篇洋洋灑灑,運筆龍蛇飛動,就像一幅淋漓的大寫意水墨畫,又像一首奔騰的交響樂。它的書風著意創新并融入篆書筆法,線條勁健,沉著飛動,節奏鮮明。結構開合有致,整篇行氣貫通,整體其氣勢之恢宏,令人嘆為觀止。

        《藏真帖》為懷素早期的行草書作品,懷素在文中敘述了自己遠游的經歷,尤其是向顏真卿求教的經歷,而《藏真帖》也代表了懷素早期的書風,用筆瘦勁,字體圓渾?!妒臭~帖》又稱《食魚肉帖》,在楊秀發老師的《懷素的時代及其身世》中指出

        《食魚帖》是懷素與其弟子討論僧徒是否能吃酒肉而作?!犊喙S帖》是懷素的絹本墨跡,筆力雄健,墨色豐富,趨近于二王書風,是懷素傳世作品中的精彩之筆。

        二、懷素草書書風的繼承發展

        唐朝政治的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以及美學趣味的發展,使得唐代文化藝術輝煌燦爛,博大清新。由于唐代佛教藝術空前繁榮,不僅宗教藝術得到了形象反映,而且包括懷素在內的藝術家在佛教的影響下,遁入空門,作品中富有禪意。例如;最能體現盛唐時代風貌的草書,懷素的草書就體現了盛唐草書的審美特征。

        在懷素學習書法的歷程中,對其書風發展進步的關鍵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以前人為師,據陸羽《僧懷素傳》記載:“懷素伯祖,惠融禪師者也,先時學歐陽詢書,世莫能辨,至是鄉中呼為大錢師小錢。”即懷素祖父的兄長惠融禪師也喜書法,學習歐陽詢的字達到了幾可亂真的程度。由此可見懷素的幼而事佛與愛好書法,當與其伯祖惠融的熏陶與影響密切相關。隨后拜鄔童為師,有明人陶宗儀《書史會要》記,鄔彤工書,師張旭,與懷素為兄弟,素從彤處受筆法。即可見得鄔彤為張旭的弟子,而懷素從鄔彤處學習筆法,所以也可以說懷素也間接得到了張旭所傳筆法。

        又由《鄔氏宗譜》記載可知,鄔彤在與張旭學書之時,張旭以醉酒時的筆法傳給鄔彤,并且說,醉酒之后才有書法的神韻。懷素的狂草風格,或所謂“顛張醉素”這一稱號,確實從張旭處傳承而來。同時由此記載得知,顏真卿和張旭以及懷素的老師鄔彤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樣懷素也曾師從顏真卿,并且顏真卿也成為懷素書風發展過程中重要的轉折點。而在筆法之外,懷素的狂放肆意,忘我純粹的性格,除去懷素自幼出家禪意的影響之外,也包括懷素對張旭的繼承模仿和心慕手追,例如懷素的代表作品《自敘帖》之筆法的熟練,結構的開合,節奏的遲緩與張旭的書風也是極為相似的。

        在中國書法史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書家的發展和創新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之上,再進行自我風格的發展創新。例如前文中提到的懷素師從顏真卿期間,就是懷素書風轉變的關鍵時期,顏真卿也是懷素書風轉變的關鍵人物。陸羽的《僧懷素傳》作為詳實記錄懷素生平的書籍資料,就曾記載了懷素與顏真卿論書的有關內容,從其中對白可以看出,懷素對顏真卿的敬佩與顏真卿對懷素的啟發和諄諄善誘。顏真卿對懷素的評價也非常之高,在他所做的《懷素上人草書歌序》中稱懷素為“僧中之英”。由此可知,顏真卿對懷素頗有希冀并且較為認可。懷素也頗為認可顏真卿的建議與評價并以此作為《自敘帖》的篇首。懷素在《藏真帖》中寫道:“懷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與張顛長史相識。近于洛下偶逢顏尚書真卿,自云頗傳長史筆法,聞斯八法若有所得也。”可見,懷素早年學書在遠游求學過后,通過向顏真卿、鄔彤的學習,間接學習到了張旭的草書筆法,是懷素書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促成了懷素書風的成熟與轉變。

        在筆法方面,除筆法細節之外,懷素更強調書法中“自得”的重要性,也正是在這種書風理念的影響下,使這一時期懷素的書風得到了很大發展,在早年學書后,沖破前人的書風桎梏。例如懷素的代表作品《自敘帖》,與以往草書所不同的是,懷素已經擺脫傳統結構章法的程式化標準,在獨特簡潔的章法中采用大量的點與直曲線相組合,表現出線條獨特的力量與質感。再如后期所書《苦筍帖》筆法精巧熟練,較前期所書墨跡而言用筆更為堅實,結體雄闊壯麗。再如其晚年作品《圣母帖》《小草千字文》等作品全篇更顯平和從容,更有禪意境界。

        三、懷素對草書書風的發展

        懷素書風的狂,新,奇,以及不同時期,不同書體的不同風格體現了懷素書風的多樣性。從藝術自覺性上來看,懷素實現了魏晉之后,書法藝術自覺性的又一個高峰,在其書寫節奏,筆墨變化上無一不突破了傳統觀念;從書體上來看,懷素也實現了草書、狂草書體發展的又一高峰,將筆勢的連綿,節奏的迅疾,狀態的瀟灑發揮到了新的境界,拓展了狂草的表現能力。從筆法上來看,懷素處于魏晉和盛唐之間,筆法也處于魏晉的古法向唐人的中鋒加提按的筆法融合轉變。再加上懷素雖間接師從張旭的筆法,但并未完全布其后塵,而是變張旭的濃墨行筆提按變化為保持中鋒用筆帶來線條的力度,點畫處提按躍動且沉著有力,在疾速中又見禪意。

        懷素歷來被稱為“狂僧”,也以狂草尤為著名,狂草作品大多集中在懷素早年及其前文中提到的懷素為求名師指點而遠游的中年時期,懷素在其《論書帖》中指出過自己在草書的學習和創作過程中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探尋新的風格和道路。例如;懷素的代表作品《自敘帖》用筆中鋒勁挺,筆勢連綿,于法度中富于變化。屬于中鋒圓轉一路;再如《苦筍貼》《論書帖》書風雄俊健麗,直逼二王書風,灑脫典雅。再例如《藏真帖》記錄了懷素的北上遠行學習書法,特別是向顏真卿請教的主要經歷,此貼字形圓渾,筆力雄健,也體現了顏真卿一類雄渾的筆意;再如懷素晚年的作品《圣母帖》此帖書風復歸平淡,筆力沉著,點化頓挫,筆法圓融,應規入矩?!妒ツ柑芳任樟送醌I之的神采、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于一爐,是懷素的里程碑之作;還有同樣是懷素晚年的書作《小草千字文》平淡簡靜,筆畫有力,靈動自然,毫無晚年渙散之狀。通幅筆墨奔放,一氣呵成,蔚為壯觀。再從其他作品《食魚帖》、《桑林帖》、《貧道帖》等等,都可見懷素的善學及其多樣的風格。也從另一個層面體現了懷素雖被譽為“狂僧”,但書風卻并非僅有狂草。

        四、懷素草書給書法創作的啟示

        懷素作為一代草書大家,在用筆、風格、字形、章法布局上給予后來者諸多學書啟示,并為歷代書者所珍重。懷素的作品使我們草書的創作、狂草的創作有了一個很好的借鑒渠道,"對于我們學習草書的筆法、章法、線條、結構、字組連接、留白、甚至通篇的把握都有很好的啟發性。

        從古至今各個書法大家的學書之路,都是以摹古,師法前人為先,例如孫過庭取法二王一路,米芾的集古字等等,作為唐代狂草的創新引領者懷素亦然,他自幼隨其伯祖學書,上學歐陽詢筆意體勢,又通過鄔彤的傳授,近學張旭的豪邁草法,使懷素的書風產生了階段性的跨越和發展。近些年來草書創作存在一些誤區,大多都表現為師法今人?,F代部分書法通過借鑒行為藝術來追求創新、追求別具一格,容易表現情感個性的草書書法通過引向所謂的創新形式來表現其獨特性。這一類書風多為民間書寫者書寫,通過有著自我風格的書寫來拉開與古典書法的距離。這些最終也由于過度追求創新缺乏筆意古法卻脫離書法的本質而失敗了。主要是忽略了在書法創作過程中師法前人對于書法創新的重要意義。草書藝術的發展,固然離不開二王,但緊隨其后的書家如孫過庭、張旭、懷素、黃庭堅等人也更加需要學習臨摹。尤其是被譽為三大高峰的張旭、懷素和黃庭堅,作品更值得借鑒,他們也是通過不斷的師法前人,勤加練習來提高自己的水平,作品也在表現自己的情感的同時做到不失法度與嚴謹。(作者系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研究生)

        河北師范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6521次訪問,全刊已有14703208次訪問

        日日日日人人人夜夜夜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