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李云紅,石家莊四十中學黨委書記,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教系1989級校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月26日,河北省“教育家型”校長培訓工程首期培訓班李云紅辦學思想研討會在石家莊四十中學舉行。有幸邀請李紅云做客河北師大報,與讀者共享李紅云辦學思想,以促進師范教育發展。
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教育工作做出了部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我始終認為辦學不是一件復雜的事,只要我們嚴格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就一定能夠辦好學校,培養好學生?;仡櫸业墓ぷ鹘洑v:
1988-1999年,我在石家莊市第十二中工作,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隨著成長成熟,他們成了單位的好職工、家庭的好家長、社會的好公民。這給我深深的觸動:“調皮搗蛋”不是人生的灰色底版,他們一樣能成為社會文明樂章的生動樂符,編織出獨特的人生精彩畫面。所以,我們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
1999-2010年,我在石家莊市第二十五中任副校長,也接觸到一些“問題”學生。其中,一位男生出現了“偷東西”的不良行為,我們讓心理老師介入,化解了學生的心理危機。這些情況讓我反思:“問題”行為不意味著“問題”人生,不能讓這些學生帶著“標簽”走向社會。
從2010年開始,到四十中任校長、書記。我思索教育的真諦、肩負的責任使命,以及應試教育環境下我們的焦慮與糾結:學校不應該只是中高考的“競技場”,成績不佳的學生不是“陪跑”和“陪練”!教育者應該把教育的陽光雨露灑向每一個學生!這不僅關乎教育公平,更關乎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
以愛為出發點,一切為了師生的發展,應該是教育的主旨和鐵律。
一、“一切為師生發展”的提出
第一,對教育本質的認識與感悟
古今中外關于“教育”的界說,盡管表述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把教育看作培養人、發展人的活動。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受教育者個體社會化與個性化,通過培養人,解決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梢姡囵B人、發展人是教育的立足點,是教育價值的根本所在,所以我們一定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的發展規律辦教育。
第二,對新時代教育使命的回應和擔當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勞動力的需求已經從“金字塔型”轉到了“大樹型”,低端勞動逐漸被人工智能取代。培育新質生產力第一位的就是新型勞動者隊伍的培養。
我經常給老師們講:“教師是能夠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人,因為我們培養的都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我們想要中國社會未來如何發展,我們現在就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我們的責任重大: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的使命。
二、“一切為師生發展”的闡釋
第一,是以愛為出發點的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已成為人們普遍的共識,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教育中的愛已經有了高度成熟的認知,否則現實中就不會有那么多師生間、家校間的誤解、沖突和對立。教育之愛應該是智慧之愛。教育之愛是一種善意的干預,而不是壓制、管控,它重在激發師生內在向上的力量。從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用仁愛之心、仁愛之力、仁愛之行將學生培養成人就是對學生的愛。
第二,是為了“全體”師生的發展
學校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就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發展?!耙匀藶楸尽本褪钦f,與物、與分數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我們做的最好的就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邊緣化任何一個老師,讓每位師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第三,是為了師生的“全面發展”
教育就是把個體從自然人培養成社會人的過程;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必須有自我站立的意向,如果一個人不想站立的話,外力扶持是扶不住、扶不久的。所以,教育的過程是引導個體自己站立的過程,是個體自我學習、自我改變、自我成長的過程。
三、“一切為師生發展”的踐行
第一,教學與活動,鍛煉翱翔能力
1.轉變教與學方式,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1)建設素養導向的立人課堂
立人課堂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自主、導學、知行、鑄魂為基本要素的課堂。立人課堂即課堂立人,它提供了一定框架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主要圍繞“主問題”進行四個維度設計,實際上就是四個特征: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有效度。
有溫度,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要充滿情趣,二是師生關系良好,三是要創設支持性、鼓勵性的環境。
有深度:我們追求主問題設計,將每一課時中的學科核心內容設計成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挑戰性任務,保證學生深度參與,深度思考。比如語文《漁家傲》一課。老師讓學生用七言古詩的形式告訴大家,李清照具體夢到了什么?因為這個主問題有新意、有趣味、有挑戰,最后,孩子們做出了滿意的答案。詩句的理解、文意的疏通、夢中的景象、詞作的思路都解決了,孩子們在語言的推敲、賞析、再創造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有高度,也是三個方面,一是站位要高,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體現核心素養導向。二是培養高階思維,三是運用高認知策略。在《機械效率》的習題課教學過程中,老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給原題添加一至兩個物理量,并計算出一個新的物理量,能編出的題目越多越好。知識的鞏固、建構,創新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悄然發生。
有效度,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2)注重知識的綜合性
我們主要從兩方面進行知識綜合,一是學科內綜合,一是跨學科綜合。各學科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結構化教學實踐。數學、物理、化學進行母題研究??鐚W科主題學習小組定期教研,各科教師協作設計教學案例,并利用校本課實施。我們請師大老師幫我們創作了舞蹈———再唱山歌給黨聽,大課間的體育鍛煉全體初一學生一起跳,將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體現在美育與體育的融合中。
(3)注重學科課程的實踐性教學
我們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進行學科課程實踐性教學。需要強調的是,學科課程實踐性教學不能滿足于一學期搞上幾次實踐活動,更應該追求在日常的每一節課中動腦筋、下功夫。
(4)扎實推進作業改革
作業不是越多成績越好,更不是考試越多素質越高。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就要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供他們自由支配。一是制定作業管理制度。二是作業集體備課。三是發揮作業評價導向作用。四是優化作業輔導。五是加強作業監管。期末考試前兩周強調老師少留作業、不留作業,給學生自己查漏補缺的時間,事實證明,學生考試成績沒有因此降低。
2.德育實踐,養正世界觀和價值觀
初中的孩子什么道理都懂,難的是悟行合一。需要通過實踐體驗才能把道理內化為行動。四個方面的特色德育課程:嚴細實的習慣養成課程、培養理想信念的故事課程、體驗家國情懷的實踐課程、多學科德育主題綜合課程,還堅持開展十二個月的主題活動,學生先學會做人。行走的思政課:西柏坡研學、徒步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學生既喜歡又受教育。
3.遵循規律,增進學生體力和心力
(1)身體素質培養。我們愛孩子,我們希望每個孩子身心健康。健康是1,沒有了健康,其余都是0。腦科學研究表明,青春期孩子大腦褪黑素的分泌和消退比成人晚兩個小時左右。調查發現,早上第一節犯困的孩子不在少數,學生最精神的時間是大課間活動后的那節課。我們調整了作息時間:8:00上第一節課改為 8:30,每天早晨師生多睡半個小時;音體美、信息等課從第一節開始安排。遵循規律的作息,既保證了健康,又提高了效率。
(2)科學鍛煉,促進健康。
每天六個課間操。大課間健步走加跑操,強調鍛煉的效果,心率達到140—170/分鐘。初一上午跳舞,下午跑操。小課間頸肩調整操是為了調節孩子們的頸椎和腰椎,每次2分鐘。成立了9個社團,6個體育特長運動隊,還有五項賽事。運動對改善大腦、調節心理、磨練意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多組織體育比賽,孩子們在輸輸贏贏中提高抗挫折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絕不是幾個心理老師的事。首先干部用真理、真諦去引領師生,心靈歸正,靈魂干凈。其次,心理教育是全員育人的任務,干部要用積極心理的理念管理學校,老師用積極心理的理念去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
第二,多元評價,引領翱翔方向
為了實現“立人”發展目標,我們依據管理學“5W1H”框架開發了“立人教育評價體系”。評價的主要功能是導向,以評價標準引導學生的行為,以評價結果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將“基于比例的評價”改為“基于標準的評價”。以前對先進班級的評價是定指標的,現在變成了定標準,達到標準的都優秀?;跇藴实脑u價當然更有利于促進師生的發展。
一句話,合理的評價是激勵,不合理的評價是打擊?;诒壤脑u價是內卷,基于標準的評價是內生。無論是學科教學、主題活動,還是日常管理,均制定明晰的標準,凡達到標準者均為優秀,以此激勵學生,提升教育質量。
四、結語
任何生命的成長、文化的形成,都是內在的、悄無聲息、頑強執著的。因為愛,所以一切為師生發展,其過程是安靜和樸實的。表現在:不受外界誘惑干擾的定力,對教育本真規律的堅守,面對各種困難壓力的堅忍,追求真正生命成長的執著,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良知。師生在寧靜中感悟天地萬物的真理,享受教育之美;學校在寧靜中成就師生生命的發展,鑄就精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