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jfs8f"></nav>

      1. 《河北師大報》  
        上一期    下一期
        微 笑 教 授
        ———追記劉紹本教授
           期次:第589期   作者:·李東順   查看:39   

        本文描述了劉紹本教授退休后的生活和影響,他熱心于文化公益事業,關心年輕人成長,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影響和教育了很多人。他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師。


        2023年9月27日,劉紹本在家中溘然長逝,走完了他86歲的一生。根據他的遺愿,家屬決定不搞遺體告別儀式,不設靈堂。然而,劉紹本教授不幸去世的消息迅速在網上傳開,隨即在網上形成一股悼念潮,人們在網上發表的悼念文章竟有數百篇,自發舉行的各種追思會有近百場。從他的學生到河北文化藝術界的人士,都為他的離去深深地惋惜,人們自覺地聚到一起,追思先生音容笑貌,回憶與他交往的點點滴滴,異口同聲地稱頌他是河北文化界最有威望的一位大師。

        從北京胡同里走出的愛書少年

        1938年12月15日,劉紹本出生在北京市燈市口西街3號的一個大雜院里。雖然出生在動亂年代的舊中國,家庭條件并不優越的他還是在北京讀完小學,1950年,劉紹本以年級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北京第五中學初中部,三年后又被保送直升本校高中部讀書。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東四北大街府學胡同東口,有一個閱報欄,那時,行人經??吹皆陂唸髾谇坝幸晃慌宕骷t領巾,個頭不高的孩子站在那里有滋有味地讀著。

        那個孩子就是劉紹本。因為這個閱報欄的報紙上連載了孔厥、袁靜的長篇小說《新兒女英雄傳》,冀中根據地牛大水和楊小梅的英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童年的劉紹本。每天放學后,他就匆匆趕到報欄前,仰著頭讀起來。無論下雨下雪,他都要讀完才依依不舍地離開。那幾年,為了能夠多讀幾本心愛的連環畫書,他主動到區文化館參加少兒服務組,幫助圖書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此為報酬,可以借出好幾本書拿回家看。由于愛讀書,他成了北京市東四和北新橋兩家新華書店的??停姷胶脮阏驹谀抢锶朊运频呐踝x起來,書店的管理人員屢次催促都不肯放手。

        優秀的文學作品滋養了這個孩子。從1951開始,他就在《北京少年兒童報》、上海《中華少年》等報紙雜志發表文章。

        1956年,劉紹本考取了南開大學中文系。劉紹本如魚得水,暢游在知識的海洋。課堂上認真聽講,恨不得把老師講授的每一個字都刻進腦海里。圖書館里,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各種文學書籍。他積極參加學校的文學社、詩社等文學社團。他參與組織了南開大學紀念“一二·九”運動的廣播晚會、“空中賽詩大會”活動,并和同學們一起編排話劇和廣播劇。

        1958年,全國高校開始壓縮辦學規模。劉紹本和其他三十多名學生一起被提前畢業。劉紹本當時被分配到??度嗣衲祥_》任編輯。三年后,劉紹本和其他三十多名學生,一起被允許申請復學,于是他又回到了中文系,繼續四、五年級的課程學習。

        三年的工作與文學實踐,使得劉紹本認識到,若想真正在百花盛開的文學道路上有所發展,必須加強自己的修養,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因此,劉紹本除了認真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等專業課程外,還到哲學系、歷史系聽課,不斷充實自己,開拓視野。

        1964年,劉紹本從南開大學畢業,和曹桂方等另兩位同學一起分配到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從那時起,直至退休,他再也沒有離開過這所大學。游走于書齋和社會之間,做真正有用之學問

        三聯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的十個界面》一書曾經給“大師”做出過這樣的定義:“大師是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他們游走于書齋和社會之間,做真正有用之學問。他們既是杰出人才,又是中國社會巨變時代的文化旗手,成為推動實現現代科學中國化和中國社會現代化的無畏戰士?!?

        很多了解劉紹本的人認為,劉紹本是河北師范大學難得的一位大師。

        劉紹本曾這樣回憶自己的教師生涯:我這大半輩子,屬于那種“校門對校門”的人。真的當起老師來了,整日在講臺上和校園里忙忙乎乎的,彈指間過了偌多日子,心中倒也覺得暢快,眼見著學生們對寫作的感悟不斷提升,也就逐漸體味出教師職業的神圣來。關于教育的本質,他深有感觸地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塑造人性。教育的目的不單是學會知識,而是煉得一種生活和思維方式?!?

        他時常教導學生“三個不能忘記”,那就是不能忘記母親,不能忘記祖國,不能忘記母校。

        課堂上,他教導自己的學生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素養。他說:“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應把“文章大國”的地位堅守住,讓它成為逐夢振飛的翅膀。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值得我們深愛,更值得我們拿起筆來記錄和表現。寫作必須面向時代,面向社會,面向大眾民心?!?

        劉紹本先后主編了《現代寫作學新編》《雜文百家專訪》《現代雜文百家百論》《中國雜文鑒賞辭典(古代篇)》《戰爭文學名著鑒賞辭典》《曹禺研究論集》《百年兒童文學精品庫(六卷本)》等論著。他參編的書籍也有數十部之多。還有很多經過他指導,由學生編著的書籍,他堅持不署自己名字。他參與編寫的《寫作教程》《文學寫作教程》等一直被許多高校所沿用。他的教學理論和方法,不僅使學生增長心智與筆力,還時時啟發他們關注社會,并從中體味著人生的真諦。

        在教學過程中劉紹本一直堅持三個原則:第一,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第二,教師本身也要拿起筆參加寫作實踐。三是,堅持不斷學習國內外流行的文學批評方法,不斷充實武裝自己。

        他認為,寫作的特點是實踐性,如果光講理論而不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學生們就會覺得“聽講時明白,寫起來糊涂”。因此,他經常帶學生到農村、工廠、建筑工地,去深人基層,體驗生活,采訪工人、農民和勞動模范,然后采寫出通訊和報告文學。在井陘張河灣水庫工地,他們一住就是十幾天,師生同民工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還幫助工地辦小報、搞宣傳,師生在實踐中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劉紹本把自己學習掌握的知識“搗爛、嚼碎、吸收”后,融匯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上。學子們在劉教授這里聽到的既不是老調重彈,也不是懵懵懂懂的舶來品,而是一個系統的、立體的、生動的知識體系,是一個觸手可及、視之有物的有機整體。

        劉紹本個子不高,圓圓的臉盤上總是帶著微笑,在學生面前,他是那么和藹可親,一雙充滿智慧的雙眼總是那么炯炯有神,一口帶著京腔的普通話,聽起來是感覺那么親切。加之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那深奧的文學知識,他幽默的談吐,標準的京腔,使得原本被認為枯燥的寫作與文學講座變得格外生動。因此,他的講座極受學生歡迎。人們評論劉老師“口若懸河,引經據典,妙語連珠,娓娓道來,生動活潑,屢聽不厭?!?

        一時間,聽微笑教授劉紹本講座成為師大學子的一種時尚。每逢劉紹本教授講座,河北師大的階梯教室里都坐滿了學生,有時沒有座位了,一些學生就堅持站著聽講。

        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在學生面前,劉紹本是博學的大師,是慈祥的長者。課堂上,他毫無保留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解疑答惑。課堂下,他對學生關心備至,貼心入情。他與學生之間建立了如父子般的深厚感情。2023年10月27日,在劉紹本先生追思會上,竟有好幾位學生淚如泉涌,無法自制。令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動不已。

        中文系85級學生樊秀峰深情回憶劉紹本:老師學識淵博,講課旁征博引,妙語連珠,信手拈來。他講話的語氣很親切,聽他的課感到生動有趣;特別是劉老師很重視散文寫作實訓,每次課后布置和批改作業,遇見了滿意的文章,寫眉批、作符號,滿篇點點畫畫,還推薦到師大校報“春蕾”副刊或當時的《石家莊日報》副刊上發表。

        樊秀峰說:“劉老師的形象正好滿足我對大學教授所有的預期與想象?!闭驗橛龅搅藙⒗蠋熯@樣的引路人,樊秀峰勤奮寫作,先后出版了《村上的事》等多部散文集,特別是《村上的事》已經再版七次,深受讀者的好評。

        “劉老師謙恭儒雅、誨人不倦的學者風范,忠厚平和、提攜后人的高潔品行,永遠是我們崇拜、學習和追隨的榜樣。他慈祥、善良的音容笑貌,將永存我們深切的緬懷之中?!狈惴逡贿呎f一邊用紙巾擦拭涌出來的淚水。

        中文系79級學生賈東城講到劉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幫扶,幾度哽咽,無法自已。那年,他畢業留校在師大辦公室工作,因為工作上一件小事被誤解,晚上,他來到劉紹本家中,向老師訴說心中的煩惱。劉紹本耐心地給他做思想工作,告訴他如何處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誤解和矛盾。同時,劉老師又與有關人員進行了溝通和解釋,解除了誤會,賈東城的思想疙瘩也解開了,他愉快地投入工作。

        “每當風雨來臨時,劉老師總是把他那茂密的枝干聚攏起來,為我遮風擋雨。而每當陽光普照時,劉老師又會主動疏散開他的枝葉,讓溫暖的陽光直接照射到我,給我營養?!敝形南?0級學生張華楷動情地說。

        一道七彩霞光閃耀于廣闊的社會

        1999年,劉紹本退休了。很多人退休后就開始了下下棋、釣釣魚、打打牌的養生生活,劉紹本恰恰相反,他從學校走入社會,在更廣闊的天地播撒陽光雨露,奉獻著大愛。如果說,退休前劉紹本是大學校園里一位塑造靈魂的教師的話,那么退休后的他是一位優秀文化的深情播講者,弘揚發掘地方文化的志愿者,一位積極促進文化進步的社會活動家。

        他在燕趙講壇、冀圖講壇、石圖講壇等場合講授《寫作文化探微》、《提高寫作的途徑》;

        他走進黨政機關,給干部講“口頭表達的說服力”;應邀作報告、當點評嘉賓、作征文評委等等,內容涉及文化、教育、民俗等多個領域。

        石家莊日報記者王律最難忘劉紹本在去世頭一天打給他的那個電話。劉老師在電話中說:“我的一個朋友,東北一個老作家八十多歲了,你能否寫幾句贊美的詩作為禮物寄給人家。”令王律萬分遺憾的是,這個電話竟然成了劉紹本的遺言。

        王律向大家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小冊子《開鐮集》,這本書是石家莊市第一屆文學講習班學員習作的作品集,共選編了122人的213篇作品。這部書記載了40年前劉紹本培養工人作家成才的故事。

        1981年,為了培養工人文學愛好者,石家莊市總工會和石家莊市文聯等單位聯合主辦了一期文學講習班,劉紹本等幾位河北師大教師受聘為學員們授課。就是在那個學習班上,一批工人農民學員得到了文學的滋養,涌現出一批作家。

        “我最后悔的是那兩棵沒有送出的人參”。已經出版多部小說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劉春美提起劉教授的培育之恩,不僅老淚縱橫。

        那是2023年7月,劉春美和老伴去東北旅游,他在長白山下買了兩棵人參,準備在中秋節時送給對自己的成長給予巨大幫助的劉紹本老師。結果人參還沒有送出,敬愛的劉老師已經駕鶴西去了,劉春美留下終生的遺憾。

        劉春美說,當時我是石家莊市文化用品廠工人。不論是年齡,還是學歷,我都屬于“小字輩”,很多人在事業上已嶄露頭角,而我只是個不愛說話的“悶葫蘆”。但是,劉老師對我關愛有加,鼓勵我認真學習和創作。1982年10月28日,《石家莊日報》發表了我的第一篇散文《我愛蒲公英》,我馬上給劉老師寫了一封信,連那份刊載《石家莊日報》一同寄了過去,并請他給這篇散文寫篇評論。很快,老師就回信了,他謙虛地寫道:“在你的散文中對老師的評價很高,其實我并沒有做那么多的工作,關于寫評論的事,我愿意等你寫多了文章,我再寫評論……此后,劉紹本一直在關心并不斷鼓勵劉春美進行文學創作,對一些稿件親自給予修改指導。經過26年堅持不斷的寫作,2008年,劉春美《沒有留下姓名的母親》散文集出版。劉紹本為這本書撰寫了序言,對學生的文學成果給予高度評價。

        2022年11月份,劉春美的第七部散文集《歲月山河皆友情》出版。他第一時間給劉老師送去。當時正式新冠疫情期間,他隔著封控小區的鐵欄桿,將自己的書送到老師手中,并向老師匯報了自己下一步的創作計劃。

        于2024年春節前剛剛不幸去世的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石家莊市作協主席程雪莉曾經作過劉紹本的“編外博士”。程雪莉是河北青年作家的代表性人物。她外表文靜秀氣,給人以柔弱文雅的印象,而她筆下卻是風云激蕩,縱橫馳騁。她曾寫出《故國中山》,再現千年古中山國的悲歡離合;跨越萬里,寫出《尋訪平山團》,再現抗日戰爭時期平山團的英雄壯舉。

        據程雪莉回憶,在22年前的一個秋日,剛剛走上文學之路的程雪莉來到劉紹本教授的家里,請劉教授為她的第一部散文集《立雪散文》寫序。她向劉紹本匯報了自己文學創作的經歷后,壯著膽子問,我能否跟著您的博士旁聽課程?劉紹本說:“你現在年輕,做著和文學相關的編輯工作,就在社會大學里讀博士吧?!比缓蠼o她布置了作業,那就是“一年讀50本書,以此保持閱讀的開闊性;每過兩個月和一位“高人”深談一次,以此來保持思想的銳敏。”劉紹本囑咐她,若想當一個好的作家,就是要不停地去寫,“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能成為劉教授的“編外博士”,這使得程雪莉非常興奮,她馬上去河北省圖書館辦了A級借閱證,在大量的圖書中充實著自己,激發著創作的靈感。偶然間,她看到一本《戰國中山國王厝墓考古報告》,立刻引起她極大興趣,因為她的家鄉正是古中山國國都靈壽的所在地。于是,她開始了對古中山國區域地毯式的深入采訪,在2010年出版了歷史文化散文集《故國中山》。按著又寫出了《尋訪平山團》一書。2022年,以這部書改編的電視劇《滹沱兒女》,在央視黃金時間播出。

        二百篇序言見證一個學者的風采

        中文系83級學生傅春生這樣說:“老師生前曾經為別人寫了那么多篇優美的序言,但是他卻始終沒有抽出時間把自己的序言結集出版。我要幫老師完成這個遺愿?!蹦壳埃荡荷呀浭占瘎⒔B本寫的序言210多篇。

        劉紹本博學多才、跨界研究、提攜新人、激勵人才,為多種領域的研究成果、多個行業的知名和“非知名”的作者寫序。這些作者既有學富五車的專家,也有默默無聞的青年學生,既有公務員、領導干部,也有普通工人、農民。每寫一個序言,他都會像老師批改學生作文那樣認真的通覽全書,然后有針對性地、畫龍點睛地評點作品的創作特色、提出文化亮點、社會價值和不足之處。每一篇序言都準確地評價了作品的特點。

        2021年,一個原籍衡水安平縣作者寫了一個小說,內容是回憶他的母親。在他剛出生一個多月時,他當游擊隊隊長的父親就犧牲了。母親把他撫養成人,又為他的奶奶養老送終。他慕名找到劉紹本,請他為作品寫個序言。劉紹本接過這部書稿后,經過深入交談,得知他的母親的事跡遠不止書中寫出的那些,他的母親曾擔任過村婦聯主任、縣婦聯主任、省婦聯支委、省政協委員,還被評為河北省勞動模范。劉老師說,你的母親這樣偉大,她不僅是一位好母親,還是一位值得大力歌頌的英模人物,這才是社會的真正的脊梁。為什么不深入挖掘,好好寫寫呢?于是,親自為他修改,補充了大量內容,幾乎是把這部小說重新寫了一遍。

        在建黨百年前夕,《堅強的女性———劉勝彩》這部小說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他又聯系河北師大副校長陸軍恒和安平縣的主要領導在安平縣舉行隆重的新書發行儀式,安平縣縣委決定將此書作為黨政機關和中小學紅色教育的教材。

        劉紹本的衣著樸素性格隨和,與人交談總是面帶微笑,他對每個人都尊重有禮,尤其是對那些年輕的小字輩總是慈祥和善的與他們交談,認真的傾聽對方的聲音,頻頻微笑點頭和適時的得體的稱贊,一下子就拉進了彼此的距離。

        一位名叫提恩暢的青年人自幼患病,行走困難,但是他不向命運低頭,堅持自學寫作,成為石家莊市一位小有名氣的詩人。2009年初夏,他的第一本詩集《竹吟集》即將出版,在參加一個活動時他發現他十分崇拜的劉教授也來參加,就悄悄地問一旁的朋友,“能否請劉老師給我的書寫個序?”他在朋友的鼓勵下,讓母親攙扶著走到劉紹本面前,鼓足勇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令他喜出望外的是劉教授當即微笑著應允下來。還當面對他身殘志堅堅持文學創作的事跡給予贊揚和鼓勵。僅僅過了半個月,劉紹本打來電話,“序言寫好了,來我家取吧。”

        提恩暢從老師手中接過一個厚厚的信封,抽出來有六七頁紙,工工整整的行楷書,整潔的頁面幾無涂改,拿著這沉甸甸的信封,提恩暢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你劉老師啊,太認真,人家每次讓他作序,他必定把人家的東西一個字一個字都看完,才肯下筆,想快也快不了的?!眲⒔B本的夫人謝存蘭還在一旁解釋。

        劉紹本生前寫的最后一個序是2023年3月為好友徐將林文集《雪泥集》寫的序,題目為《為世間光影和生活苦樂留筆痕》。徐將林1982年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曾經是劉紹本的學生,畢業后又留校在校辦室工作。劉紹本后又任校辦室副主任,兩人既是師生又是同事。期間,徐將林參與創辦了《少年智力開發報》,后來又擔任總編輯,劉紹本為了支持徐將林的工作,也為了辦好這張面向全國少年兒童的報紙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后來,徐將林成為河北省老教授協會秘書長,而劉紹本則是河北省老教授協會會長。

        在序言中,劉紹本回顧了與徐將林的友情,在此文結尾,他寄語同道好友,“寫出的東西要寫進當代人的心窩,聚焦舉旗幟、凝民心、育新人、興文化的使命任務。創新建設山清水秀的文藝美好生態,理應無愧前人,無愧來者。”這些話何嘗不是他自己的心靈自白呢!

        2022年5月23日,85歲高齡的劉紹本抱病出席了河北師范大學“紀念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八十周年暨《向陽而生—紅色典籍背后的故事》新書首發式”。

        在發言中,劉紹本深情地說到:確立根本方向,滿懷文化自信,參與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貫穿百年的偉大歷史實踐中。所有的文藝工作者,都應把握好發聲基調,奮力謳歌生我育我的人民大眾。充分汲取優秀傳統成果的營養,潛心創造,精益求精,真正做到“專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為功”,以持續不斷、苦心孤詣的技藝磨練和藝術創造,貢獻出更多的優秀精神產品。

        他呼吁文藝工作者:“聚焦起人民群眾昂揚向上、自強不息的奮斗進取精神和歷史主動精神,為時代和人民放歌,縱情歌唱起來!”

        一本家庭收入賬見證一個坦蕩的人

        懷著崇敬的心情,筆者來到劉紹本教授的家中。他的書房里,兩盆萬壽菊正在競相開放,書柜里整整齊齊的擺滿了各種文學書籍。一塵不染的書桌上,幾支水筆整齊地排列著,似乎在等待著主人繼續用它們來寫文章。墻上掛著一幅畫家陳承齊畫的油畫,畫的是幾支盛開的百合,仿佛散發出淡淡的花香?!八暗臅康教幎褲M了書,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這不,剛收拾了他的藏書,很多書被他的學生收藏了?!眲⒔B本的夫人謝存蘭說。

        客廳里,劉紹本夫婦的合影像仍然掛在電視機旁。

        “劉老師走后,孩子們勸我把照片拿下來,我堅持不肯。我感覺他沒有走,我要每天給他說說話?!敝x存蘭說。

        “他這一輩子對別人是有求必應,而對家里的事卻從不多管。那年在省博物院廣場,俺倆照了這張合影,這個鏡框還是我買來裝上的呢。”言談中,看似她在不斷地埋怨老伴,但是從中流露出的是妻子對丈夫無盡的愛。

        謝存蘭是地地道道的石家莊人,河北農大機械系畢業后分配到省農機廳工作。她在28歲時,經過同事介紹與大她三歲的劉紹本結婚。她說:“俺們結婚時,劉紹本父母都早已經去世了,他是靠著大哥的支持才完成了大學學業的?!?

        “結婚后,他的一部分工資還要供養他妹妹讀書,所以,當時的生活很拮據的?!?

        翻開劉紹本的一本日記,只見他的日記字體工工整整,記得很詳細,幾月幾日幾點幾分,誰來了,談了哪些內容,都記得很仔細。謝存蘭從茶幾下的抽屜里取出一個藍皮筆記本?!斑@是我記的家庭賬,還從來沒有讓外人看過?!?

        我輕輕打開這個本子,只見上面密密麻麻記著“某月某日,收到講課費**元,某月某日,收到評審費**元?!?

        最多的一筆有3000元,最少的僅100元。

        這個小小的賬本令我震撼不已。作為一個男人,劉紹本竟然把收入的100元都要交給夫人保管,計入家庭收入賬中!

        謝存蘭說:“我們的每一筆收入來源都正,每一筆收入都記得很清楚!”

        這個小本子明明白白記錄了一個副廳級黨員干部、一個知名教授的清廉人生,更增添了我們對這位大師的崇敬之情。

        劉紹本不愧于道德上的楷模,他知書達理,清高廉潔,其人格與操守是整個社會的典范。

        劉紹本不愧于一位大師。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寬廣的學術視野,睿智的大家風范,以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技巧,甚或他們的言談舉止,躬身處事,都對學生有巨大的教育價值。

        知名學者陳步峰先生這樣評價劉紹本:他是學識淵博、博學多才、治學嚴謹、造詣精深且能深入淺出的教育家;是出口成章、妙語連珠、極富感染力的演講家;是善于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智慧、給人以思考的思想家;是謙恭儒雅的謙謙君子與忠厚長者;是與人為善、樂于助人、擔當奉獻、熱心文化公益事業的文化使者;是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學者。

        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在碩果累累之時,劉紹本走了,他離開了他深愛的教師職業,離開了他深愛的學生,離開了他深愛的家人。

        但是,微笑教授劉紹本已經活在了人們的心里。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劉老師沒有離開我們,他是到天堂繼續教書去了。(本文有刪改)

        (作者簡介:李東順,網名“東方可可”,石家莊日報記者,曾經任石家莊日報外聯部主任,新聞作品曾經獲得第17屆中國新聞獎?,F任石家莊市網絡文化協會副會長,石家莊市網絡文化研究會會長、河北博客聯盟主席,銀河悅讀中文網石家莊文學分站站長等。聯系電話:15932693966)

        河北師范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4324次訪問,全刊已有14767898次訪問

        日日日日人人人夜夜夜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