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河北省立北平高級中學校校友錄》
年份:1935年6月
特征:32開鉛字印刷件
賀進(原名郝桂巒,1917—1944),正定縣西莊屯人,1934—1937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級中學(我校前身之一)讀書。期間,他先后參加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學生愛國運動。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郝桂巒走上了抗日救國道路,先后輾轉豫北、晉中、太南抗日前線,在“華北軍政干部訓練所”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郝桂巒被調到武安第四區任區長。因當地賀姓居多,“郝”字音在武安方言里與當地的“賀”字諧音,為便于更好地開展工作,郝桂巒遂將姓名改為賀進。1944年10月10日傍晚,賀進和民政助理員趙湘在東梁莊做秋收和藏糧工作,由于漢奸告密,11日凌晨,敵人分三路包圍過來。賀進和趙湘為了掩護群眾轉移壯烈犧牲,賀進時年27歲。
1944年12月,為了紀念賀進和趙湘兩位英雄,邊區政府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把繼城鎮改名為賀進鎮,把鄧家莊改名為賀趙莊。1998年,村民自發集資10余萬元建造賀進烈士陵園。2016年4月20日,賀進遺骸遷到武安賀進烈士陵園安葬,從此,烈士長眠在他曾經戰斗過的賀進鎮。
郝桂巒之子郝世昌和他的愛人李翹樓,1957年入學河北北京師范學院(我校前身之一)。1973年,惦念曾經與父親一起戰斗過的武安人民,郝世昌夫婦申請到武安賀進中學任教。郝世昌說:“我和父親都是河北師范大學的校友?!?
郝桂巒的孫女郝婷(河北省審計廳一級巡視員、廳新聞發言人)在 2020年清明時節追憶祖父時說:爺爺投身革命時我的爸爸還未出生……甚至直到爺爺犧牲都沒能見過已經6歲的爸爸一面,把爸爸帶到抗戰區在自己創辦的學校接受抗日救國教育也成為了爺爺的終生遺憾。這就是一個共產黨人舍小家顧大家無私奉獻的愛國情懷!賀進烈士“沒有大國,哪有小家,對國家盡忠是大孝”的深厚愛國主義情懷,注重教育培養人才的理念,在新時代的今天更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光大。 (檔案館 封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