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一天上午,應好友的邀請,我和夫人乘他們的私家車,四人一起去郊外一位哥們經營的小菜園。
路上,兩邊高樓林立,樹木成蔭,鮮花盛開,都市的美景讓人目不暇接。而我,無心欣賞車外的美景,一個心思琢磨著小菜園的模樣。
小菜園在我的腦子里有清楚的記憶。記得兒時,家家戶戶都在院子里用高粱秸稈圍起籬笆,種上豆角、黃瓜、辣椒、菠菜等,度過糠菜半年糧的歲月。我上大學時,老師們在自家的住房前,種上各種蔬菜,以節省生活開支,減輕經濟壓力。我畢業留校工作后,學著老師們的樣子,在宿舍前也開墾了一片小菜園,種出的豆角黃瓜西紅柿,讓自己收獲了勞動的快樂,體會到了汗水的甘甜。
這位哥們的小菜園該是個什么樣子?和老家的小菜園一樣嗎?和老師們的小菜園有差別嗎?和我開墾的小菜園有不同嗎?我心里想象,哥們的小菜園定有別樣的風韻,將綠色的生命放慢放緩,靜靜感受著每一片從春到夏的顏色。定有鳥鳴、花香、蝶舞、蜂吟,在萬物和諧共生中把美的顏色灑滿大地,描繪出田園生活的圖畫和詩行。
半個小時的車程眨眼過去了,我們來到一個農業莊園門口前,只見門兩邊寫著:
種養結合,生態綠色;
有機環保,致力健康。
走進莊園,映入眼簾的是用鐵絲網隔開的形狀各異的綠色,定眼細看,兩旁的蔬菜像是在夾道歡迎的迎賓隊伍:亭亭玉立的大蔥和萵筍,含翠欲滴的韭菜和茴香,沒過膝蓋的土豆秧苗,漲著通紅的臉暗藏在葉子下面的草莓,還有關在籠子里的雞鵝歡快的鳴叫,遠處柳枝上黃鸝鳥的高歌……
拐過幾道彎,我們來到小菜園前。哥們老倆正在小菜園里除草,見我們如約而至,甚是高興,把我們迎進園內,向我們詳細介紹起小菜園的租種過程。
這位哥們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生活始終一往情深。退休后,到郊外租下一塊地,經營起心愛的小菜園。轉眼間四五年過去了,作為高級知識分子,他堅持不懈,早起晚歸,把很多精力傾注在小菜園里。他不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也不是為了減輕生活壓力,只是熱愛勞動,追求快樂,向往田園,健身增趣,讓退休生活更有意義。
我們拿起農具,蹲下身子,和他倆一起融入勞動中,拔草,松土,澆水,不一會兒,身上便汗涔涔的了,腿也有些酸痛。我們問他們腿痛不痛,他們回答不痛,習慣了,每天從家帶著豐富的食物和水來小菜園勞動,一干就是幾個小時,最長時六個小時。我突然想到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一句話,大聲背誦出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聽完我的背誦,大家一起笑起來,笑聲縈繞在小菜園上空,飄向遠方。
這個小菜園,面積共100平方米,折合0.15市畝,的確是一個“小菜園”。面積雖小,但種植的品種還是蠻多的:韭菜、茴香、茄子、豆角、土豆、黃瓜、大蔥、蔥頭、草莓、花生……樣樣都充滿生機,盎然勃發。
一邊干著活,我一邊想,要是能寫首詩,通過古典意象描繪菜園生機,凸顯田園之趣,勾勒小菜園的詩情畫意該多好啊!苦思冥想之后,終于有了腹稿:
藤懸紅果架滿瓜,翠染畦塍香似花。菘韭含珠搖玉佩,萵菠銜露墜銀紗。彩蝶翻作迷途客,老友拈成幸福茶。若問余生何所寄,半鋤星月半鋤霞。
勞動結束,我們告別返程時,他們用塑料袋裝上幾樣蔬菜送給我們。手捧綠瑩瑩、鮮嫩嫩的萵筍、生菜、茴香和大蔥,沐浴著田園里清新的空氣,我們內心感受到田園的韻致、溫暖、寧靜、愜意、幸?!鷻C勃勃、充滿希望的小菜園,留在了我們的記憶深處。202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