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教工長跑賽場上,學院16位教師身著印有院徽院訓的統一服裝踏上起跑線。他們以穩健的步伐丈量每一寸賽道,用堅毅的汗水詮釋著對信念的堅守。最終共有3名教師獲得所在組別一等獎、2名教師分獲所在組別二、三等獎,11名教師獲所在組別優秀獎。這場賽事恰如一面棱鏡,映照出學院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
近一段時間以來,學院教師參與各項體育活動的熱情顯著提升:從“眾星捧月”項目的賽前倉促組隊到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努力訓練,從長跑項目的無人問津到現在主動報名、踴躍嘗試。這些轉變,彰顯的是昂揚向上的精神,凝聚的是團結奮進的力量。
回溯人類文明史,對奔跑的執著始終與生存、信仰緊密交織??涓钢鹑找宰饭饷鳎F由赤長跑以礪軍魂;古希臘人以馬拉松銘刻忠誠,中國古人以“萬里赴戎機”書寫家國擔當。奔跑,既是跨越時空的精神符號,更是突破極限、凝聚共識的文化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這與長跑中“張弛有度”的智慧不謀而合。跑步中“日復一日的堅持”恰如高質量發展的深耕細作。學院發展既需沖擊“雙一流”的銳氣,更需沉下心來“做學問”的靜氣。生命的豐盈,不在于速度的疾徐,而在于堅持的韌性。駑馬十駕的韌性,是對惰性的宣戰;長途跋涉的孤獨,是對心性的磨礪。跑步如此,學院高質量發展亦是如此!
對教師而言,跑步更是一場有關教育的隱喻,呼應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治學精神,也暗合“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的育人哲學。賽道上的每一次并肩,都是團隊力量的生動詮釋。當教師們以“配速哲學”平衡沖刺與沉淀時,他們傳遞的不僅是運動技巧,更是“獨行快,眾行遠”的治學智慧,以強健體魄示范,用協作精神引領,讓“加油”的鼓勵與終點的擁抱,成為立德樹人的無聲課堂。
當前,學?!?227”戰略體系正在全面推進,歷史文化學院更需以奔跑者的姿態破局:以學術耐力筑牢根基,用團隊智慧激活創新,借協作精神凝聚共識。當我們的腳步與歷史的回響同頻,當個體的奮斗與集體的目標共振,每一次奔跑都將化作推動事業發展的澎湃動能———這不僅是體育精神的傳承,更是教育初心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