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jfs8f"></nav>

      1. 《河北師大報》  

        第01版:第一版

        河北師大:百廿學府 教育報國
        ———河北新聞聯播《共和國·冀憶》國慶特別報道

        摘要:


        本報訊 近日,河北廣播電視臺推出系列報道《共和國·“冀”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10月6日,《共和國·“冀”憶》系列報道走進河北師范大學,看百廿學府以師為本,砥礪前行教育報國。

        我校黨委書記黃晟在接受采訪中說到,河北師范大學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教育報國的堅定志向,扎實推進高水平綜合性師范大學建設,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師大智慧!

        這是一份來自宇宙的禮物。就在今年8月,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發布公告,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第10902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河北師大星”,藉此向這所擁有122年歷史的學府致敬。河北師范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物理學院天體物理研究室主任崔文元說,(國際)永久編號“10902”它的首位和末三位,代表的是1902年,這也是我們河北師范大學的起點。

        時光回到國難深重的 20世紀初葉。在教育救國的歷史洪流中,河北師大的前身順天府學堂和北洋女子師范學堂相繼成立。作為中國近代學生愛國運動的發祥地之一,學校培養出鄧穎超、郭隆真等老一輩革命家,光榮的革命傳統就此寫下。河北師范大學博物館副館長朱紹華說,新中國成立之后,積極探索師范教育的辦學之路就成為師大人的使命。學校尊重教育的科學規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改革、探索、借鑒、創新中,學校初步建立了新型高等師范教育教學體系。改革開放后,河北師大的辦學規模和水平不斷提升,發展勢頭迅猛。1996年,河北省會四所省屬師范類院校合并,新的河北師范大學就此誕生。201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共建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學校入選河北省“雙一流”建設一層次高校。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李江月在報道中說,在師大的新校園里,知名校友鄧穎超的雕像巍然矗立。80周年校慶時,她曾勉勵師大人:“師范教育是件對國家、對人民極其有益的事情,是一項光榮的事業?!苯逃龍髧腋璨惠z。河北師大始終不忘自己的主責主業,在教師教育的路上不斷創新,找尋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校思政課建設,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河北師大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改革新模式,在全國高校率先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輝說到,在思政小課堂我們要講道理,把黨的創新理論力爭講深、講透、講活,引導學生教育報國。在社會大課堂,我們把學生帶出去,走進社會,讓他們領略和感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

        現執教于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完全小學的格桑德吉就是從河北師大走出去的優秀畢業生。2001年,從河北師大附屬民族學院畢業后,格桑德吉義無反顧選擇回鄉執教。蹚河水、走峭壁、溜鐵索、越懸崖,二十三年如一日,只為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能有學上、上好學。感動中國人物、河北師范大學校友格桑德吉動情地說,我覺得母校帶給我的不僅是堅定的職業信念和扎實的專業基礎,還有對祖國的深切熱愛與責任擔當。我要用教育去改變更多像我一樣來自大山的孩子們的人生。越來越多如格桑德吉一般的師大人懷著教育的初心,走上教師道路,扎根基礎教育一線。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北師大累計培育學生52萬余名。

        20世紀初,河北師范大學在興學救國的歷史洪流中誕生。走過122個春秋,學校秉承“懷天下 求真知”的校訓精神,薪火相傳,弦歌不輟。

        (黨委宣傳部 河北新聞聯播)

        查看視頻內容,請掃二維碼:

        共建共治共享 同心健心安心

        摘要:

        本報訊 10月 10日上午,“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河北)宣傳活動在我校真知講堂舉辦。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對活動進行全程直播。

        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敬澤致辭,熱烈歡迎出席活動的各位領導嘉賓。他指出,河北師范大學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心理學科專業優勢,深入構建“五位一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積極探索“12345”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學校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與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以及社會各界的合作,不斷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為提高學校師生和社會公眾心理健康素養作出積極貢獻。

        河北省衛健委黨組成員、省計生協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李殿軍出席活動并講話。他首先對我校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強調,要加強精神衛生科普宣傳工作,呼吁全社會提高認識,重視全民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專業機構攜手,構建起完善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

        我校是本次世界精神衛生日(河北)宣傳活動的主會場,活動現場展示了由我校與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共同編排的原創心理劇、心理知識科普、心理團體游戲、勵志歌舞等內容,與會人員通過多種心理科普形式,沉浸式學習體驗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在真知講堂外小廣場,同學們在心理專家引領下,積極參加《減壓加油站》《十人九足》《松鼠與大樹》《大風吹》團體心理游戲,學習實用心理健康調適技巧,體會如何進行合作、溝通和自我表達。

        (校團委)

        第02版:第二版

        臨城考古實習基地簽約揭牌

        摘要:

        本報訊 9月29日上午,河北師范大學臨城考古實習基地簽約揭牌儀式在臨城縣舉行。我校黨委書記黃晟、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趙小蘭、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李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文瑞、臨城縣委書記張勇、臨城縣政協主席王臨紅、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曉錚、臨城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勝民、邢臺市文保中心主任王霖、臨城縣文廣旅局局長劉振華出席。歷史文化學院班子成員、考古系師生及臨城教育局、臨城中學有關同志參加。趙小蘭主持儀式。

        黃晟在講話中指出,與臨城縣攜手共建考古實習基地,不僅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考古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的深入貫徹,更是對新時代考古學發展要求的積極響應。河北師范大學將認真落實倪岳峰書記關于以學科交叉融合來開展河北省中華文明探源分析研究的指示要求,充分利用考古發掘資質優勢,集合生物、化學、中文、地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國家和省重點學科力量,加強學科融合,形成獨特的學科優勢和鮮明的學術特色,為培養高素質考古人才、推動考古事業發展作出更多積極貢獻。

        黃晟、張勇為考古實習基地揭牌。歷史文化學院、臨城縣人民政府簽署考古實習基地共建協議。

        簽約儀式開始前,與會領導到南盤石遺址發掘現場共同看望正在那里實習的考古系師生,聽取發掘進展情況,現場指導有關工作。到考古發掘成果展室,共同參觀考古師生的階段性發掘成果。

        南盤石遺址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南盤石村西北,泜河南岸的臺地上,1989年河北省文物局文物復查小組發現,2008年7月邢臺市人民政府公布該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河北師范大學獲批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發掘資質, 2024年1月依托考古發掘資質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復發掘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南盤石遺址300平米,標志著河北省內高校首個考古實習基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田野考古實踐是考古學科學位點核驗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考古學科教學的重要環節,更是考古學科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歷史文化學院)

        “科普中國說”河北專場在我校舉辦

        摘要:

        本報訊 10月12日下午,2024年“科普中國說”河北專場活動在我校真知講堂舉辦?;顒佑珊颖笔】茖W技術協會主辦,河北省健康科學學會、河北師范大學承辦。河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華世勃,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英出席本次活動。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我校科技處相關負責人與我校師生共同見證了此次科普盛會。

        本次活動以“用科技守護綠色田野”為主題,特邀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郭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劉學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科技小院曲周站站長張衛峰,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劉鴻雁,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研究員廖楚江共5位知名專家學者,分別以《在鹽堿地上凃上新底色,描繪新畫卷》《農業氨減排助推空氣質量提升》《科技小院與農業綠色發展》《河北壩上生態屏障帶的生態建設》《守護我們的“星星”》為主題,分享了他們在農業與生態領域的探索故事,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關于科技、農業與生態保護如何和諧共生的智慧碰撞。本次活動為我校師生提供了一次與科學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提升了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科學素質,以高質量科普助推我校落實國家科技強國戰略。

        “科普中國說”是中國科協專為科技精英匠心打造的演講平臺,秉持“點亮思想之光”核心愿景,采用“見人·見物·見精神”的立體呈現手法,讓公眾在感知科學魅力的同時,展現新時代中國科學家風采。 

        (科技處)

        我校在“人工智能+能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摘要:

        本報訊 近日,我校職業技術學院、中燃工學院王長洪博士、劉潔宇博士團隊與天津大學于一夫教授團隊合作,在“人工智能+能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Screening1of1Silver-Based1Single-Atom1Alloy1Catalysts1for1NO1Electroreduction1to1NH31by1DFT1Calculations1and1Machine1Learn-ing”發表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Ange-wandte1Chemie1International1Edition》。河北師范大學為第一單位,劉潔宇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王長洪博士和于一夫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王長洪、劉潔宇團隊以Ag基單原子合金為研究對象,依托“人工智能+能源催化”,構建了NORR催化性能的通用描述符,發展了DFT四步過濾法結合機器學習算法理性設計NORR電催化劑的新策略。

        (科技處 職業技術學院 中燃工學院)

        “哲學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召開

        摘要:

        本報訊 近日,河北省哲學學會2024年年會暨“哲學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石家莊燕山大酒店召開。本次大會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哲學與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進行學術研討,第二階段召開河北省哲學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換屆大會,選舉產生了河北省哲學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及領導機構成員。開幕式上,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趙小蘭教授致歡迎辭。

        大會第一階段的學術研討會設置了主旨報告、主題報告與分論壇研討三個環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高級講席教授郝立新以“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思考”為題作主旨報告。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共河北省委黨校陳春生教授、河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許春華教授、河北省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李洪衛研究員、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代俊蘭教授作精彩報告。在分論壇研討環節,來自全省二十多個高校、科研院所的一百多位學者分三個論壇進行了分組報告和討論。整個學術研討階段,討論熱烈,學術氛圍濃厚,與會者共享一場精彩非凡的學術盛宴。

        大會的第二階段召開了河北省哲學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換屆大會。首先,河北省哲學學會秘書長、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素霞教授代表河北省哲學學會第十屆理事會作了工作匯報。在換屆選舉環節,經過187位會員代表的民主選舉,產生了河北省哲學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河北省哲學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按照選舉辦法選舉產生了常務理事、會長、執行會長、副會長及秘書長。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康振海當選為河北省哲學學會會長,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李素霞教授當選為執行會長,河北省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李洪衛研究員、河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張燕京教授、河北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柴艷萍教授、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牟永福教授、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云飛教授當選為副會長,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趙忠祥教授當選為秘書長。

        (馬克思主義學院)

        “美學賦能鄉村振興2024鄉村創意生活季暨太行藝術鄉建設計展”啟幕

        摘要:

        本報訊 9月27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指導,河北師范大學鄉建研究中心和河北省旅游協會主辦的“美學賦能鄉村振興2024鄉村創意生活季暨太行藝術鄉建設計展”在河北師范大學博物館啟幕。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邵軍永出席并致辭。藝術鄉建領域眾多專家、學者,多所高校相關專業師生和設計公司參加。

        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實施和美鄉村文旅融合煥新行動,集聚鄉村文旅發展智慧、設計力量,挖掘提升鄉村人文價值,活化太行傳統文化,將美學創意嵌入“鄉村微度假”旅游消費場景,打造創意設計賦能鄉村振興河北場景。 

        (美術與設計學院)

        第五屆學術會議暨第八屆海峽兩岸“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研討會在我校舉辦

        摘要:

        本報訊 近日,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學術會議暨第八屆海峽兩岸“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研討會在河北師范大學召開。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蘇彥捷、候任理事長羅躍嘉,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劉電芝,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吳曉明出席會議,來自海峽兩岸140余名專家學者及師生代表齊聚一堂,開展學術交流。我校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付建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本次會議以“構建中國特色心理學話語體系的質性心理學研究”為主題,特邀七位領域內專家做主旨報告。本次會議共收錄來自海峽兩岸高校和研究機構共68篇學術論文摘要。參會代表分別圍繞“心理傳記研究”“敘事心理研究”“扎根理論研究”以及“其他質性研究”四個主題展開深入研討。大家從多角度、多學科視角分享豐富最新研究成果,展現了心理學與質性研究的廣闊領域和深厚底蘊。這次會議在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質性研究的深入發展和影響力。(教育學院)

        第03版:第三版

        附屬民族學院學習貫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

        摘要:

        本報訊 近日,附屬民族學院召開學習貫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座談會,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邵軍永出席并講話。民族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在職、退休教師代表及學生代表,圍繞“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為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大團結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主題,結合自身工作、學習經歷暢談教育援藏初心,共話民族教育發展大計。

        邵軍永代表河北師范大學黨委和行政對附屬民族學院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表示熱烈祝賀,對民院人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敬意。邵軍永表示,最高規格的表彰,代表著崇高榮譽。作為學?!傲滩⒅亍苯處熃逃w系中民族教育的重要支撐,民族學院此次受到表彰是對我校教育援藏工作的充分肯定。民族學院要以受表彰為契機,認真總結辦學經驗,帶著榮譽在新的起點上向著更高的目標出發。邵軍永指出,最高規格的表彰,意味著更大責任。時代賦予民族學院教育和民族工作的雙重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教育和民族工作的遵循、方向和要求,一定要學好、用好、貫徹好。

        民族學院院長劉森分享赴京領獎參會情況,匯報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的學習感受。學院原黨委書記張文州回顧了近四十年辦學歷程中積淀的成功辦學經驗和特色做法。退休教師代表張秋果老師深情分享了辦班之初培養、關愛西藏學生的難忘時光和感人故事。在職教師代表劉海霞、許寧、周曉璞表示,立足崗位實際汲取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精神滋養,高質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扎根邊疆心向黨的優秀人才。來自西藏的學生代表其美央珍和來自新疆的則拉萊·阿布都外力表示,至高榮譽激勵著每一名民院學子努力學習、心系祖國,用實際行動書寫屬于民院學子的青春華章。(附屬民族學院)

        西 藏 自 治 區教育廳致信祝賀附屬民族學院

        摘要:

        本報訊 10月1日,在舉國同慶共和國生日之際,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向附屬民族學院發來賀信,祝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對民族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收到賀信,民族學院師生深受感動和鼓舞,一致表示絕不辜負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和西藏學子的信任,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和新西藏建設的創新人才,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附屬民族學院)

        “我和我的祖國”青年教師專場音樂會上演

        摘要:


        本報訊 近日,“我和我的祖國”———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專場音樂會在真知講堂上演。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趙小蘭出席音樂會。

        音樂會以氣勢磅礴、鼓舞人心的打擊樂合奏《戰鼓》開場。隨后,音樂學院器樂專業青年教師帶來的揚琴獨奏《湘墨》、古箏獨奏《秦土情》、鋼琴獨奏《瀏陽河》、雙鋼琴《黃河頌》、單簧管獨奏《蘇北調變奏曲》,以及充滿技巧性的鋼琴獨奏《五魁》依次上演。聲樂演唱則涵蓋男高、男中、女高、女中四個聲部,各位青年教師分別登臺演繹《祖國慈祥的母親》《鴻雁》《多情的土地》《手挽手》《我的深情為你守候》和《領航》等曲目。他們的歌聲或高亢激昂,或低沉深情,將觀眾帶進音樂的情感世界。最后,全體演員以及在場的所有觀眾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祝愿祖國繁榮昌盛。

        據悉,“我和我的祖國”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專場音樂會,是音樂學院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而舉辦。音樂會由第二教師黨支部自主倡導發起,以青年教師為主體,以舞臺實踐為平臺,以國慶獻禮為主題,青年教師的精彩演繹激發了師生濃濃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音樂學院)

        多所省屬師范大學
        來我校調研交流就業工作

        摘要:

        本報訊 10月12日,西北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三所高校就業工作部門負責人來我校調研交流工作。

        會上,我校就業創業中心相關同志介紹學?!八膹娀耐七M”就業工作服務體系和“四縱三橫”生涯發展教育體系以及《大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情況。隨后,與會人員就深化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與就業指導改革創新進行了深入研討,圍繞健全就業育人支持體系、加快優化課程體系建設、打造專業化專家化教師隊伍、開展個性化職業咨詢輔導、辦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推動就業育人專業化發展等方面,大家暢所欲言,分享各自學校在相關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共同探討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謀劃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舉措。(就業創業中心)

        2024級學生軍訓成果匯報暨總結表彰大會召開

        摘要:


        本報訊 9月30日上午,我校2024級學生軍訓成果匯報暨總結表彰大會在御風體育場舉行。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付建軍,承訓部隊首長劉洪羽,裕華區人武部部長陳勇,學校學生軍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學院黨委副書記,全體承訓教官,新生輔導員及2024級全體參訓學生參加大會。

        付建軍在總結講話中,首先代表學校向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并付出辛勤汗水的承訓部隊全體官兵表示衷心感謝,對同學們經過14天軍訓發生的蛻變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同學們在軍訓中得到了磨礪與鍛煉,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軍訓中養成的良好習慣,堅持科學作息,加強身體鍛煉,用健康的身心素質迎接各種挑戰;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強烈的團隊意識,不斷凝心聚力,積極在集體中承擔責任,協作共進;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從教官身上學到的嚴謹作風,從細微處著眼,嚴格要求自身,在點滴進步中實現自我成長。

        在軍訓成果匯報環節,全體2024級學生用模擬戰場戰術、軍體拳、匕首操、隊列會操、文字方陣等形式向在場的全體師生展示了14天的訓練成果。同學們口號嘹亮、動作有力、氣勢威武,贏得了現場師生陣陣熱烈掌聲和歡呼。

        成果匯報結束后,大會對在軍訓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學校向承訓部隊贈送錦旗,大會在6000名師生同唱《強軍戰歌》中圓滿落下帷幕。

        本次軍訓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施訓,中間還安排了學唱軍歌、消防演練、國防教育征文、入伍政策宣傳與考核等項目,力爭通過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讓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觀念深入人心。(武裝部)

        “匠心筑夢,勞以成才”勞動技能競賽

        摘要:

        本報訊 近日,我校舉辦以“匠心筑夢,勞以成才”為主題的勞動技能競賽。本次競賽包括“餃子制作”“軟繩梯制作”“應急救援”3個項目,來自各學院的22支代表隊展開了激烈的比拼。根據最終得分,家政學院、初等教育系、教育學院、物理學院斬獲一等獎;王衛民、趙曉帆、孟晶、王欣獲評優秀指導教師;家政學院、商學院、體育學院獲得優秀組織獎。(學生處)

        留學生榮獲“中尼友誼青年貢獻獎”

        摘要:

        本報訊 近日,中國駐拉各斯總領事館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國慶招待會?;顒蝇F場頒發中尼友誼貢獻獎,我校畢業生 UGWUONAH*MOSES*EFE(吳文仲)榮獲“中尼友誼青年貢獻獎”。

        UGWUONAH*MOSES*EFE,中文姓名吳文仲,尼日利亞籍,我校2019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畢業生,現任尼日利亞孔子學院留華同學會會長、尼日利亞艾菲貝斯特中文培訓機構校長兼董事。吳文仲表示“我在師大留學6年,對母校的感情已融入血液,河北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一直以來都樂意為推廣漢語教學和增進中尼交流文化互鑒貢獻綿薄之力。感恩母校的栽培和教育,希望母校培養更多知華友華的非洲青年?!保▏H文化交流學院)

        一句話新聞

        摘要:

        大學外語教學部任雪梅教師團隊榮獲“2024年外語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征集與交流活動”省賽特等獎。(大學外國語教學部)

        第04版:第四版

        沐浴百年風雨的校報(一)·趙振軍

        摘要:


        編者按:河北師范大學辦報歷史與其校史一樣,源遠流長,可追溯到清朝宣統年間(1911年)。從1911年到現在,河北師大報走過了110多年的風雨歷程。110多年來,河北師大校報隨著學校的變遷而變遷,隨著學校的發展而發展,是學校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和記錄者。1999年6月1日,河北師大報在省內率先取得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開始公開出版。今年是校報公開出版25周年,校報編輯特刊發趙振軍老師編寫的校報歷史。

        從1911年到現在,河北師大辦報的歷史大致經歷了解放前時期、解放后到合校前時期和合校后時期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一、解放前時期

        ①1911年,河北師大的源流之一北洋女師范學堂的甲乙丙三班學生編輯出版了《北洋女師范學堂同學文錄》,每期90頁,刊登的內容是學生平常課藝。《北洋女師范學堂同學文錄》僅刊行兩個冊子即???,這是學校最早創辦的報紙。1912年,根據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關于學堂一律改稱學校的規定,北洋女師范學堂更名為北洋女師范學校,1913年學校改省立,校名改稱直隸女子師范學校,1916年改為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1916年4月,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創刊《校友會會報》?!缎S褧蟆返木庉嬎牵盒S褧D書部,印刷所是:北洋印刷局。該報每年出版兩期,共出版5期,民國7年(1918)12月停刊。民國16年(1927)3月又出版1期《會報創刊號》?!缎S褧蟆返膬热葜饕校赫撝?、演講、小說、文苑、學術、教授、實驗、詩社采新、校聞等。《校友會會報》具有學術刊物和報紙的雙重性質,是河北師范大學最早創辦的學報和第二次創辦的報紙?!逗颖笔×⑴訋煼秾W院周刊》(見圖1)創刊于1930年 3月 3日,???1937年 7月 30日前,為女師學院主辦的院刊(報紙),屬于公報一類的報刊?!肮势淙〔?,以院內各處、課之關于行政、教務、訓育等稿件,為主要材料,此種稿件,于每周集稿時,由各處、課投送,然后,依此編排。此外,為調劑讀者之興趣,及使內容豐富起見,又編入各類創作、迻譯等稿件。”(《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一覽》。1934年4月出版。天津義利印刷材料局印刷。)《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周刊》是辦報時間最長,最具規范性和連貫性的報紙,每逢星期一出版,除假日及特別事故??猓恢闭3霭妗,F在能夠查到的最后一期報紙是 1937年 6月 14日出版的第249期。1937年7月30日,女師學院毀于日本戰機的轟炸中,在此之前,周刊仍有 6次出版機會,如果正常能夠出版到第255期。學院在特殊的時代,常遇時局動蕩、戰爭憂患、經費拮據等辦學困境,但盡可能打造學術平臺,堅持辦好各種期刊,使學術薪火相傳,創造了那個時代以抗爭求生存的學術理念。

        ②河北師大的源流之一順天府中學堂(1902年)幾經更名(1907年更名為順天高等學堂,1913年順天高等學堂更名為京兆公立第一中學),到1925年,又更名為京兆高級中學。這一時期,學校辦有《京兆高中半月刊》(見圖2)。據1927年《京兆高中半月刊》報道,該年招新生100名。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京兆高級中學劃歸河北省管轄,遂更名為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學(簡稱省立十七中)。省立十七中時期,學校又辦有《十七中周刊》(見圖3)。1932年5月30日《十七中周刊》報道了在本校大禮堂舉行紀念五卅運動的大會情況,教務主任作了報告。還報道了學??谷諘岢鍪罴僦幸睫r村宣傳抗日,作普遍的抗日演講。

        二、解放后到合校前時期

        1949年后,除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外,原河北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學院、河北教育學院都相繼創辦了校報。

        ①原河北師大報。河北師范大學的前身幾經更名(1928年,稱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1929年改為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1949年天津解放后校名改為河北師范學院,簡稱河北師院),到了1956年,學校從天津遷到石家莊,校名改稱石家莊師范學院。1957年1月1日,石家莊師范學院院刊《石家莊師院》創刊號出版(見圖4)。院刊為四開四版,不定期,由教務處兼辦。1960年初,院刊改由院黨委宣傳部編辦,由當時準備辦中文系的杜英同志和準備辦歷史系的王福海同志負責編輯。從創刊到1960年初,院刊共出版了10期。1960年2月24日,學院黨委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院刊工作的意見》,并調地理系張得友同志來宣傳部專職辦院刊,為副總編。院刊由不定期刊物改為半月刊,每月15日、30日出版。這年暑假,又調地理系??飘厴I生張世澤同志來院刊辦報。1960年8月1日,學院更名為石家莊師范大學,??嘞鄳姆Q《石家莊師大》。1962年6月,學校更名為河北師范大學,??Q《石家莊師大》又相應改為《河北師大》。1963年7月4日,校刊《河北師大》發表了黨委書記李振在全校青年教職工和學生大會上的講話摘要,題目是《珍惜青春,正確處理戀愛婚姻問題》。1963年,張世澤調離。1964年,學校調體育系尹錚來校報任編輯。1966年初,張得友同志赴景縣參加“四清”運動,校報由尹錚同志編辦。“文化大革命”正式開始后,校報停辦。1971年10月28日,由駐河北師大工、軍宣隊和河北師大革委會主辦的“新校刊”《河北師大》出版,張得友同志仍任副總編。1974年,“新??薄逗颖睅煷蟆吩诔鰸M50期后,從9月起,改出16開本雜志式刊物,一至二月出版一期,仍接排列序號。1977年末,雜志式??山有蛱?54期出版到 73期共21本(一本未列序號),終刊。1978年初,??蚴〗涛暾堔k社科學報。教委高教組批復同意辦社科版、自然版兩個版的學報,校刊編輯室改稱學報編輯室,創刊出版《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此時雜志式的校報???。1983年10月31日,由宣傳部重新辦起校報,《河北師大》恢復出版。

        1986年6月13日,是河北師大歷史上難忘的一天,也是河北師大校報最值得記憶的一天。這一天,全校近萬名師生員工和校友,在河北省體育館隆重集會,慶祝河北師范大學建校80周年。老校友、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特地從北京趕來參加慶祝,并在大會上發表講話。她激動而深情地說:“在我母校 80周年大慶的時刻,我能來參加,我能身臨其中,我是這個慶祝會的一員,我感到多么的高興,多么的愉快!”當身著紅色裙裝校服的兩名音樂系女生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將一束艷麗的花束獻給敬愛的鄧大姐時,她接過花束,高高舉起,左右揮動,迅即高聲說道:“謝謝送我這束鮮花!我把這束鮮花送給我的母校!”在場的萬名師生員工,包括多位省、市領導和見多識廣的老人,誰也沒料到鄧大姐會當場把花束回贈給自己的母校!她的思維之敏捷,話音之清亮,接送花束動作之鄭重、利落,立即贏得了全場經久不息的雷鳴般的掌聲。如今,那珍貴的花束已成為河北師大的“特級文物”被珍藏在檔案室。而鄧大姐那熱情洋溢的講話以及親切的笑容和身影,則已永久地鐫刻在師大人的腦海之中了。

        校報對此進行的及時而全面的報道,成為河北師大校報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自 1957年 1月至 1992年 6月,《河北師大》報一般以四開四版月報出版;自1992年 8月至 1994年 12月為八開兩版周報;1995年 1月以后為四開四版周報,是當時河北省高校校報中唯一的四開四版周報。自 1957年創刊至 1992年 6月,《河北師大》報為鉛字印刷,1992年8月以后,改為膠版印刷?!逗颖睅煷蟆穲笠灾芷诙獭⑿畔⒘看?、欄目多、內容充實等特點,受到本校師生的歡迎,也受到高校校報界的一致好評。1994年5月,在河北省高校校報研究會首屆好新聞評選工作中,《河北師大》報獲好報紙獎。

        《河北師大》報從復刊到合校前,趙劍靈、趙立華前后負責校報的編辦,畢順堂、尹廣泰、劉志新、呂瑞民前后擔任編輯。

        第05版:第五版

        國之大者 糧安天下

        摘要:

        糧食,是僅次于空氣和水的第三大人類基本需求?!皞}稟實,天下安”,一直以來,糧食安全問題是中國乃至全球都無比重視的問題。今年的 10月 16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糧食日第三個十年的最終年份,糧食的安全問題愈發為世界所重視?!懊駷閲葹槊衩?,我國糧食生產雖喜迎

        “二十連豐”,但依舊不能忽視當下糧食安全面臨的危機,面對糧食問題,我們必須盡全力筑牢安全防線。

        藏糧于技,攻堅克難保障糧食產量?!暗净ㄏ阒姓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原本普通的田間場景,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心里,卻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夢想:水稻并肩比高粱,自禾底下可乘涼。漫漫征程,袁隆平一步一個腳印,用長達數十年的努力攻克了育種的技術難關,將雜交水稻的產量提升了近三倍,造福了無數人,更是讓“東方魔稻”的神話驚艷世界。當前,越來越多的科技要素向田野聚集。在黑龍江鶴崗興安區,一臺無人駕駛的現代化大馬力農機,通過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在田間穿梭,進行耙地作業;在湖北棗陽熊集鎮后營村,農戶熟練地操作著一架載有100斤肥料的無人植保機在麥地上空來回穿梭,進行施肥作業……地上跑的北斗導航翻耕機,空中飛的無人機等一系列自動化程度高、精準作業能力強的智能農機裝備紛紛上陣,成為農民種糧的好幫手。一系列農業方面的技術進步,讓人民不再受糧食不足之苦。

        藏糧于管,層層監管保障糧食質量。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深入開展“綠劍護糧安”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坑農害農、危害糧食生產的各類違法行為,全力護航國家糧食安全;公安部也持續組織開展“昆侖”“金風”等專項行動,致力于掃清糧食的不安全因素,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危害糧食安全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石穩固,讓農民在豐收的喜悅中共享國家繁榮富強的碩果。國家對于糧食生產的一系列監管舉措,讓糧食的質量得到了保障。

        藏糧于德,“大食物觀”拓寬獲取糧食途徑。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集4代人之力,建起19個種質資源庫,將茶油產量由每畝5公斤左右提高到30-50公斤,為百姓餐桌提供了更多綠色營養的糧油產品,做到了“向森林要食物”;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多途徑開發深遠海宜漁空間,布局出育種育苗、智慧漁場、海洋牧場、海產品加工、貿易及物流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創新“陸-海-島”聯動養殖模式,做到“向海洋要食物”;山東在南四湖退出了19萬畝傳統的網箱網圍,轉而進行生態養殖的新試驗,成功探索出了“向江河要食物”的成功經驗……這些優秀的案例,都是對“大食物觀”理念的生動詮釋。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糧食安全是關系國運民生的壓艙石,是維系國家長治久安的定盤星,更是關乎14億人民“米袋子”“菜籃子”安全的度量衡。保障糧食安全,要藏糧于技,藏糧于管,藏糧于德,擴產量,保質量,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農業,方能做到“糧安天下”。

        讓“美”無止境

        摘要:

        為當代計,為萬世謀。一直以來,中華民族不斷追求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自中國共產黨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將“建設美麗中國”首次作為執政理念提出后,環境保護的相關理念被反復提及。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生態文明的建設仍然處在壓力疊加的關鍵期,美麗中國的建設任務任重道遠?!傲⒅居麍圆挥J,成功在久不在速”,相信在生態文明愈加被重視的今天,美麗中國必將“美”無止境。

        建設美麗中國,要注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國自古就注重環境保護,世界上最早的“環境部”、世界上最早的資源與環境保護法都于我國誕生。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再到“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的人文理念;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的樸素自然觀,再到“數罟不入洿池”的法令,中華民族對于美麗中國建設的殷殷期盼已然在天地之中、山水之間徜徉千年,愈久彌堅。在“治沙女王”殷玉珍和附近農戶的努力下,毛烏素沙漠終于從“黃沙漫天,寸草不生”到如今的“綠樹成蔭,生機盎然”。這其中蘊含的,是堅韌不拔與沙斗爭的毅力,是播種美麗還林還草的信念。在文化與精神的傳承中,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展現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建設美麗中國,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我國已經從高速發展階段轉而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而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的建設相互依存。庫布其沙漠我國第七大沙漠,也是我國光伏治沙的試驗田與先行者。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理念的交融下,一場“生態+產業”的革命在此生根發芽:光伏板組成的“藍色海洋”綿延不絕,沙生植物隨風搖曳,綿羊、家禽等悠然自得,形成了一幅“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的立體生態畫卷,實現了由綠變美、由美而富的華麗轉變,堪稱一個鮮活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案例。

        匯聚強大合力,實現美麗中國宏偉藍圖?!胺e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無論是參與植樹種綠、扮靚祖國山川大地,還是杜絕鋪張浪費、自覺節約用水用電,或是提高環保意識、主動參與環保事業……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每個人都應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提高積極性主動性。從推進“光盤行動”到鼓勵綠色出行,從發展綠色旅游到推進城市綠道網絡建設,從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到提升垃圾分類管理水平……這些都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答題”。建設美麗中國,要匯聚起全國各個行業,每個公民的合力,共同譜寫青山綠水的宏偉藍圖。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揚帆正當時”,在新征程上,我們要凝聚起“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生態觀,攜手同心,砥礪前行,積極投身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實踐,共繪更加多姿多彩的錦繡河山,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讓中國“美”無止境。

        同鑄生態文明 共建山水宏圖

        摘要:

        中國幅員遼闊,環境優美,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在古詩詞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勾勒出自然美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閑適自得令人心向往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事關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構成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的基礎,是人類為建設清朗的生態環境的物質成果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立足當下,如何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能保護好美麗的環境成為亟待解答的時代問卷。

        環境問題不容小覷,保護生態刻不容緩。當今,世界各國的生態文明現況均面臨眾多棘手的問題。美國俄勒岡威拉米特國家森林公園本是十大欣賞秋色的地點之一,卻在工業化的發展下變為一片荒蕪的廢墟;路易斯安那海岸東大陸島海灘,遍布著死于海水石油污染、滿身油污的海鳥尸體;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北極熊們無奈地望著腳下冰塊不斷溶化,漸無容身之所……這些因環境破壞而引發的場景令人深思。

        環境破壞還在持續,保護生態時不我待。嚴峻的環境形勢,更加堅定我們治理環境的決心??v觀昔日,中華民族遠有“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的優良傳統,而今亦有眾多致力于環境保護的各部力量,以多種手段和形式為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活動賦能增彩。習近平總書記曾于全國生態日作出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從“取之有道,用之有節”的哲學思想到“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學,再到“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智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必將畫好綠水青山的每一張圖,守好魚翔淺底的每一片湖泊,貫徹好華夏大國泱泱之理念。

        肩鴻鉅任,責有攸歸。廣大青年生逢其時,當積極推動綠色生活方式轉型,做好保護環境這一時代賦予的“必答題”,聚力成勢,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從食來看,爭做“光盤行動”與“打包行動”的踐行者,不浪費性過度消費;從住來看,不過度裝修,節約用電,購買可循環利用物品;從行來看,以步行、乘坐公共汽車代替私家車等出行方式,在緩解交通擁堵的同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護環境。推進綠色生活方式轉型體現于生活中一件件的小事之中,積少成多。做好生態文明的必答題,才能為盎然生態圖描上綠意一片的底色。

        綠水青山,碧海藍天,世代相依,和諧共生。面對環境的破壞,我們積極行動,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中,播綠復綠;面對壯麗的錦繡山河,我們愛之敬之,鑄就生態文明,才能夠共享山水宏圖。保護生態環境,是發展之需、自然之愿,也是你我之責。

        第06版:第六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視域下統編語文教科書的鄉土之維

        摘要:


        鄉土文化可以充分展現一個地區的價值觀念與道德規范,醞釀著中國人的鄉土情結與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根基與重要組成部分?;卩l土文化的教育對于幫助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尊重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認同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新時期應對全球化、現代化背景下的文化沖擊,破解鄉村文化自信困境的重要途徑。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中呈現了怎樣的鄉土文化圖景,彰顯了怎樣的價值引領,是否利于增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有待深入研究。

        一、鄉土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鄉土文化的內涵“鄉”字在中國歷史上一般一指行政區域單元,二指家鄉、故鄉?!巴痢弊侄啾硎灸嗤痢⑻锏?、土地等。故鄉土文化是一種植根鄉土的地域文化,是該地域的人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積淀、形成的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各種關系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成果。(二)鄉土文化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

        鄉土文化根植于特定地域空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土地中實踐品悟出的人生智慧,經過世代的積累與傳承,內化為淳樸真摯的道德品格,深深植根于民族的道德品格之中??梢哉f,鄉土文化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底蘊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色,映射出了中華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

        鄉土文化中對土地的依賴和尊重,體現了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核心思想理念。

        鄉土社會中的親緣關系和禮俗傳統,塑造了人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形成了尊重互助、以和為貴的社群關系,培養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

        同時,鄉土文化中代代相傳的名人傳記和掌故傳說,不僅是民族記憶的傳承,更是高尚道德的引領。

        鄉土文化以其獨特的方式,蘊含著中國人腳踏實地、儉約自守的生活理念與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的重要體現,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文化繁榮和實現民族復興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礎和道德支撐。

        二、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中鄉土文化構成

        課文是教科書的主體部分,在實際的教學情景中受重視程度最高。本文的分析對象為統編版小學語文一至六年級共12冊語文教科書中涉及“鄉土”主題的選文,選文中有明顯的“鄉村”“村莊”“村民”“農田”等明顯的鄉土文化元素則計入統計范圍,以鄉村為背景的童話、國外鄉土文化選文、一二年級拼音類的課文不包括在統計范圍內。為了保證統計的統一性與科學性,本次分析以教科書目錄中的“課”為標準,“篇”為單位,習作例文與語文園地板塊中的日積月累課文不計入統計范圍,若一課中有三篇古詩詞則統計為三篇。(一)選文的數量與年級分布

        據統計,十二冊教科書中共有358篇選文,包含一、二年級識字類課文26篇,其中含有鄉土文化元素的選文一共有51篇,占十二冊教科書總篇數的14.25%。其中五年級上冊鄉土文化選文數量最多,占比為17.65%,而一年級上冊由于學生剛剛入學,識字、拼音教學任務較重,知識儲備量不足,理解水平較低,在14篇課文中并沒有明顯含有鄉土文化要素的選文。從變化趨勢來看,鄉土文化選文數量總體上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遞增,至五年級下冊開始逐漸減少,到六年級下冊僅有3篇,這較為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與課程標準中對學段目標的要求,即隨著年級的升高,展現時代發展、世界圖景的內容較多,綜合性學習的比例也逐漸升高,因此到六年下冊鄉土文化選文占比有所降低。

        (二)鄉土文化各要素數量分布

        部分選文含有多種鄉土文化要素,如在五年級下冊第三課《月是故鄉明》中,季羨林將自己濃濃思鄉情寄托在月亮之中,每見明月,就會回憶起兒時坑邊場院上看星望月、點燃篝火等美好快樂的生活場景,因此這篇課文就蘊含了鄉土民俗與鄉土情懷兩個鄉土文化元素,統計時,在鄉土民俗與鄉土情懷處各計一次。

        51篇鄉土文化選文中共有41篇反映鄉土民俗的課文,占比最多,這些課文中多以描述家鄉生產生活場景為主,展現了勤勞淳樸農民形象,呈現了自給自足、悠游恬靜的鄉村生活圖景。反映鄉土情懷的選文占比為49.02%,僅次于反映鄉土民俗要素的選文。

        反映鄉土自然的選文共13篇,內容以呈現自然現象與自然環境為主,描述了鄉村風景的秀麗美好,突出鄉村生活的恬靜舒適。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語言質樸,構思巧妙,將夏夜夜空明月清輝,稀疏雨落,村莊清風陣陣,枝影橫斜,人們在稻花的香氣中表達著豐收的喜悅的鄉村生活場景描繪得生動自然。

        鄉土地理與鄉土自然密不可分,正是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地域獨特的動植物資源。涉及鄉土地理要素的選文共4篇,占比7.84%,此類選文呈現出了明顯的地域特色,極富辨識度,尤其是《海濱小城》一文最具代表性,文章交代了這所海濱小城的地理位置,機帆船、軍艦、海鷗、云朵、朝陽等景物共同勾勒出了小城特色的清晨海上圖景,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海濱特色美景的喜愛之情。

        三、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鄉土文化選文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教科書在傳遞知識的同時也在傳遞知識背后蘊含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念,選文中呈現的鄉土文化內容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思考、闡釋鄉土文化蘊含的道德規范與價值觀念的基礎上認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理念、民族氣節與文化基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利于學生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道德規范

        在個人私德方面,第一,鄉土文化選文重視對學生個人品德的引領。選文中的人物形象作為獨立的個體,展現出了誠信知報、勇毅力行的美好道德品質,為學生樹立了道德榜樣,引導著他們形成良善的個人品德。第二,重視對學生勞動美德的引領。勤、儉、廉、正四個字因土地而聯結,和鄉土聯系密切的就是農民,選文中呈現出來的勤勞節儉、踏實奮斗的勞動者精神與勞動者的道德形象對于抨擊不勞而獲的觀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道德認知具有重要作用。第三,重視對學生家庭道德的引領。選文展現了平凡小人物的生活瑣事與生活場景,大量描寫了兒童玩耍嬉鬧的童年生活,較多呈現了一家人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部分選文中活潑可愛的兒童形象更加有利于學生帶入自身,認同“仁愛孝悌”的意涵,利于學生傳承、認可中華孝文化。

        在社會公德方面,選文中也彰顯了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遵規守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人們遇見搭石不平穩會主動調整石塊,年輕人背老人走過搭石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搭石》),利于學生認可并遵守社會公德秩序規范,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行為。

        (二)利于學生認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保理念

        農耕文明是中華文化的底色,內隱著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理念?!安贿`農時”“不竭澤而漁”“斧斤以時入山林”都是中國傳統生態農耕倫理思想。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統編版教科書相對以往教材中的征服自然以及人與自然的對立關系轉向傳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生態保護的理念。書中蘊含鄉土文化特別是涉及鄉土自然與鄉土民俗要素的選文,呈現出了環境優美、詩意田園的鄉村圖景,寄托了人們對環境清新自然的美好向往,反映了遵循農業耕作時序、節令的中華民俗,利于從小引導學生認可正確的生態文明理念,培養學生善德善行的生態美德。如《青山不老》一文的老者踐行保護自然的理念,十五年,三千七百畝林網,才有了晉西北山溝中風吹林間閃波光的美好畫面。

        (三)利于學生傳承熱愛祖國的文化基因

        教科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選文中的鄉土文化主要通過三個主題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鄉之情。一是呈現祖國風景秀麗、物產富足的自然形象,利于學生感受祖國的自然風光與人文圖景,增強民族自豪感,形成國家認同,如課文《葡萄溝》提到,葡萄溝按照時令依次出產桑葚、杏子、無花果、葡萄,且成熟后的葡萄品種多樣,已成為新疆的特產名片之一。二是與英雄人物相聯系,反映主人公的無私奉獻、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例如,蘆花村的雨來機智勇敢,堅定同敵人作斗爭,成功掩護了李大叔。三是借助漂泊異鄉游子對祖國的思念喚起學生對祖國的依戀,課文《梅花魂》中飽含濃濃愛國情的老者形象深入人心。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國家事權視域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統編語文教科書中建構研究”(項目編號:BMA210046)的階段性成果。作者吳艷梅,河北師范大學初等教育系副教授;楊蕭萌,南京師范大學。本文轉自《民族教育研究》,有刪改。)

        第07版:第七版

        明辨傳銷陰霾 法潤青春校園

        摘要:

        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傳銷這一狡猾的騙術,披上了各式各樣的偽裝,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尤其對大學生群體構成了嚴重威脅。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往往因涉世未深、急于求成,而成為傳銷組織的目標獵物之一。

        近年來,傳銷活動不斷轉型升級,手段愈發隱蔽和復雜,從傳統的保健品、藥品等實物傳銷,發展到以課程、培訓、發展機會等虛擬產品為幌子的新型網絡傳銷。這些傳銷組織利用大學生急于成功、渴望改變現狀的心理,通過虛假宣傳、夸大收益、制造“一夜暴富”的假象等手段,誘騙大學生加入其中。同時,傳銷組織還借助心理學、成功學等理論,對成員進行洗腦,攻破其原有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其心甘情愿地成為傳銷的“工具”。

        2024年初,湖北省丹江口市檢察院辦理了一起采用線上投資與線下養殖相結合的“云養?!眰麂N案。傳銷組織以免費注冊送牛、高額返利為噱頭,吸引大學生參與。然而,所謂的“云養?!辈贿^是個幌子,實際還是玩的“拉人頭”返利的游戲。許多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傳銷組織的下線,非自愿地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案例如此觸目驚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傳銷的狡猾與危害,更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大學生作為互聯網常駐民,更易成為傳銷目標,一旦陷入傳銷泥潭,不僅學業受阻,家庭關系緊張,甚至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留下一生難以抹去的污點。傳銷不僅嚴重侵害財產安全,更侵蝕身心健康,破壞校園的和諧穩定,是社會不可忽視的毒瘤。

        傳銷的危害不僅限于個人層面,更在于對社會秩序和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它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同時,傳銷組織往往伴隨著非法拘禁、敲詐勒索等暴力行為,對社會安全構成巨大隱患。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落入傳銷陷阱,構建反傳銷立體防線呢?這就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攜手并進,共同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氛圍。

        首先,為嚴厲打擊傳銷活動,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國家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等部門持續加大執法力度,開展了一系列反傳銷專項行動。政府及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對傳銷活動的打擊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吨腥A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禁止傳銷條例》《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實施,為打擊傳銷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時,相關機關通過專項執法行動、跨部門協作機制等手段,加強對傳銷活動的監管和查處力度,有效遏制了傳銷活動的蔓延勢頭。

        其次,社會各界也積極參與反傳銷宣傳工作,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媒體通過曝光傳銷典型案例、發布反傳銷公益廣告等方式普及反傳銷知識,增強公眾的防范意識;學校、社區等基層組織也積極開展反傳銷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和居民正確認識傳銷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高校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主陣地,紛紛開展反傳銷普法教育活動,通過舉辦講座、展覽、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大學生的反傳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還加強與公安機關、市場監管部門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聯合打擊機制,共同營造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

        最后,作為大學生群體的一員,我們更應自覺抵制傳銷的誘惑,做到以下幾點:增強法律防范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了解傳銷的本質和危害性,做到知法守法;對于網絡上的招聘信息、投資項目等要保持高度警惕,不盲目追求快速致富和一夜暴富的幻想,不輕信陌生人的承諾和誘惑;要理性消費和投資,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投資觀,不盲目跟風、不沖動消費和投資;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積極參與反傳銷活動,發現傳銷活動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并積極配合調查工作。

        傳銷如同一張無形的網,時刻威脅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園的安全穩定。反傳銷普法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面對傳銷活動的新變化和新挑戰,我們需要國家、社會、個人三方面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構建反傳銷的立體防線。只有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反傳銷工作格局,才能有效遏制傳銷活動的蔓延,守護好我們的青春校園和美好未來。

        作為大學生群體的一員,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不斷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堅決抵制傳銷的誘惑和侵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守護好這片青春的凈土,讓青春在法治的陽光下自由綻放。

        讓我們攜手并進、共同努力,以法律的武器為盾,以青春的熱血為劍,共同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反傳銷長城,用知識的光芒照亮青春的道路,在反傳銷普法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為建設更加安全、和諧、美好的校園環境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守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遠避邪教違法之徑 共筑和諧校園之基

        摘要:

        大學之道,紅日初升,汲汲于學海;河出伏流,孜孜以求知。然而,在這樣一個純凈的校園環境中,卻可能隱藏著一種名為“邪教”的組織,悄無聲息地侵蝕著人的心靈,威脅著校園的和諧與安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邪教的神秘面紗,了解邪教的隱蔽性、危害性,并通過學習相關法律常識,共同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邪教,這個聽起來就讓人心生畏懼的詞匯,實際上往往披著各種華麗的外衣,以宗教、氣功、科學探索等名義,悄悄潛入我們的生活。它們善于利用人們的信仰需求、心理弱點和社會熱點,進行精心包裝和偽裝,讓人難以分辨真偽。它以各種非法名義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歪理邪說等手段蠱惑、蒙騙他人,發展、控制成員,為謀求錢財甚至可能威脅到相關成員的生命健康,是一種危害社會的獨特犯罪組織。邪教組織常常打著宗教或科學的旗號,利用人們對宗教信仰或科學知識的渴望,進行思想滲透。它們會編造一些似是而非的“神跡”、“奇觀”,以此吸引信徒,迷惑視聽。它們的活動多采取地下方式,避免公開露面,組織成員通常在小范圍內秘密聚會,傳播邪教思想,并通過網絡等現代通訊手段擴大影響。邪教組織尤其擅長運用心理暗示、精神控制等手段,對“信徒”進行洗腦,它們會制造一種“團體壓力”,迫使“信徒”放棄獨立思考,完全服從于邪教組織的意志。

        邪教組織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潛藏在我們身邊伺機而動,對青年學生有巨大誘惑和潛在危害。近年來,不乏有大學生因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而誤入邪教組織的案例。某高校大學生小李,因對神秘事物充滿好奇,被一邪教組織以“探索宇宙真理”為名拉攏入教。在邪教組織的洗腦下,他逐漸放棄了學業,沉迷于邪教活動,最終因參與非法聚會而被警方查獲,喪失了通往真理的正確途徑。無獨有偶,女大學生小張,在求職過程中不慎落入一邪教組織設下的陷阱。該組織以提供高薪工作為誘餌,吸引小張加入,并逐步對她進行精神控制,不幸的是小張不僅失去了工作機會,還險些淪為邪教組織的犧牲品。

        《韓非子·有度》有言:“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狈桑松鐣疁世K,國家之基石。對于邪教活動,我國法律早有明文規定,嚴禁一切形式的邪教組織和活動。邪教組織必將受到法律之嚴懲!對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關于取締邪教組織、防范和懲治邪教活動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堅決依法取締邪教組織,嚴厲懲治邪教組織的各種犯罪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了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等罪名,對邪教犯罪進行立法規定。其他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例如《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等,也對宣揚邪教的行為進行了明確禁止和處罰。完善的法律是遠離邪教的基礎,維持著社會的穩定與秩序,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們的合法權利,將邪教遏制在法治的框架之下,讓不法行為無處可逃。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睂τ谛敖痰淖R別與防范,關鍵在于自我提升與警醒。全體師生應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拒絕宣揚末日論、制造恐慌情緒、進行精神控制等邪教行為;常懷警惕之心,不輕易相信未經證實的言論;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反邪教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對邪教的認識和防范能力,共同構建一道堅實的防線。

        “少年智,則國智”,身為大學生,我們要提高警惕,認清邪教組織的反動本質,不參與任何邪教活動;拒絕誘惑,對邪教組織的各種誘惑和承諾保持清醒頭腦,不輕易相信;發現邪教活動或宣傳品時,要及時向公安機關或相關部門舉報;當自身權益受到邪教侵害時,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大學作為青年集中的場所,知識的殿堂,也應定期開展組織反邪教宣傳活動,通過講座、展覽、演講比賽等活動加強相關教育與宣傳。

        面對邪教暗流涌動,我們當以智慧為舟,以法律為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反邪教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肅清此類違法行為。身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邪教的誘惑,為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希望廣大師生能夠將反邪教的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共同筑起一道抵御邪教侵蝕的堅固防線。大學校園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地方,也是我們精神世界的凈土,面對邪教的隱蔽性和危害性,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讓我們攜手并肩,提高警惕,增強法律意識,共同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校園安全防線。讓陽光灑滿每一個角落,讓邪教無處遁形!

        第08版:第八版

        小說的對話設計(三)

        摘要:

        五是構成思辨或深度。必須說,對話的這一方向是隨著文學的現代性開啟而萌發的,在舊有的文學中,作家們更為側重對話的言說功能和塑造人物性格,更側重它的生活化層面,而在現代性開啟以來,

        “思考一個故事”成為小說書寫的訴求之一,讓對話呈現更多的思辨性質便成為一個重要的、明顯的傾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第二部,有一段發生在哥哥和阿遼沙之間的對話:

        “哥哥,你說這些話是什么意思?”阿遼沙問。

        “我是想,假如魔鬼并不存在,實際上是人創造了它,那么人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模子創造它的?!?/p>

        “這么說,這也就跟創造上帝一樣?。 ?/p>

        “你真會摳字眼,就像《哈姆雷特》中的波羅尼亞斯所說的那樣,”伊凡笑著說,“你把我的這句話給抓住了;好吧,我很高興,既然人是照著自己的模子把上帝創造出來的,那么你的上帝還能好到哪里去?你剛才問我,為什么我說這些話。你知道么,我是某一類事件的愛好者和收集者。你信不信,我從各種報紙上、小說上,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碰到,便把某一些故事摘記下來,收集在一起?,F在已經收集了不少了,土耳其人的事兒當然也在收集之列,但是他們全是外國人,我還有本國人的例子,甚至比土耳其人的還要精彩。你知道,我們這里更多的是鞭打,是棍棒和鞭子,這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因為用釘子釘耳朵的事兒在我們這里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到底是歐洲人,但是棍棒和鞭子卻是我們的,別人無法奪走。在外國現在似乎已經完全不打人,我不知道是不是風俗變好了,或者是建立了一種似乎不準打人的法律,但是他們用另外一種也和我們一樣純粹民族化的東西給自己找到了補償,而且這種東西民族化到了似乎在我們這里也是不可想象的程度,不過從宗教運動時代起,好像我們這里也開始風行了起來,特別是在我們的上等社會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對話往往漫長、稠密、洇漫,如果引用將會使這篇文章“難以結束”,故而我只好在伊凡說話的過程中中斷。但其中的思辨性已經有了較充沛的反映。)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苦煉》:

        “別往下說了!”亨利-馬克西米利安說,“在我們祖先第一次把藥線點著的時候,可能就有人想了,這項震天動地的發明,會把戰爭的打法搞得亂七八糟,會把戰斗縮短,因為沒有打仗的人了??赏耆皇悄敲椿厥拢x天謝地!殺的人更多了(我想以后殺的人還要多),我那些雇傭兵不再用弩,他們用火槍了??墒?,勇敢、怯懦、詭計、紀律、違抗命令等等,過去什么樣,現在還什么樣;進攻、撤退、原地不動、嚇唬人、假裝什么也不怕,所有這一套,也和過去完全一樣……”

        “很久以來我就知道,一盎司的愚蠢,比一斗的智慧還要沉。”澤農不屑地說,“我并非不知道,在您的那些國王眼里,科學只不過是個提供各種攻擊和防御手段的倉庫,還不如他們的騎兵競技場、羽飾和頒發爵位的敕書重要呢??墒?,亨利表弟,我認為這個世界不同角落里的五六個窮鬼,比我更瘋狂,更不名一文,更可疑,可他們正悄悄地夢想著得到一種可怕的力量,這種力量,就連皇帝查理五世都永遠得不到。如果阿基米德有了個支點,他可能不僅僅把地球翹起來,還要讓它像個打碎了的貝殼一樣,重新跌入深淵……”

        六是通過對話構成對人物思維(本質是平庸、無趣的流行思想)的反諷。在居斯塔夫·福樓拜著名的《包法利夫人》中,有一段愛瑪和查理第一次來到永鎮客店,發生在寬敞的大廳里的對話,有四個人參與:愛瑪在和初次見面的賴昂談話,而他們的談話時不時會被郝麥的獨白和偶爾插言打斷。在這里,我們截取愛瑪·包法利和賴昂之間的一段對話:

        包法利夫人繼續問年輕人道:“附近總該有散步的地方吧?”

        他回答道:“簡直沒有!有一個地方,叫做牧場,在山頂上,森林旁邊。星期天,我有時候去,帶了一本書,待在那邊看日落?!?/p>

        她接下去說:“我以為世上就數落日好看了,尤其是在海邊?!保ㄎ赐甏m)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摘要: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自1993年問世以來,便以其獨特的文學魅力深受讀者喜愛。作品以中國北方鄉村為舞臺,通過孫少平、孫少安兄弟的成長與奮斗,深刻反映了時代巨變下平凡人的生活軌跡和抉擇。這部小說不僅展現了卓越的藝術成就,還為我們提供了洞察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視角。

        小說中的主角孫少平和孫少安,代表了在貧困線上掙扎、懷揣夢想的農村青年群像。孫少平雖然歷經學業上的艱辛,但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始終未減。孫少安則擔起了家庭的重任,在逆境中不斷奮斗,體現了一個普通人對家庭的擔當和奉獻精神。他們的故事,映射出中國廣大農村青年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

        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情感紐帶和奮斗精神貫穿始終。路遙用其精湛的筆觸,刻畫了愛在尋常歲月中的不凡意義。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的情感交織,超越了物質的界限,顯現出精神層面的崇高追求。他們互相激勵,齊頭并進,盡管命運的波折使得他們未能最終相連,但這段純潔而真誠的愛情卻讓人深受感動。與此同時,孫少安和秀蓮的愛情故事則更貼近現實,彼此依賴,共同抵擋風霜,凸顯了愛情的樸實與堅韌。

        奮斗是書中另一條清晰的脈絡。孫少平在追求學問的路上,孫少安在創業的征途上,都體驗了種種挑戰和困難。但他們從未動搖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通過描繪他們的堅持與努力,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只要懷揣夢想,不畏艱難,持之以恒,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綻放光芒。

        《平凡的世界》通過多線索的敘述手法,巧妙地將孫少安和孫少平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小說以時間為線索,細致地描繪了他們在不同生活階段的經歷,展現了他們成長的足跡和人生的波瀾。這種敘述策略賦予了故事豐富的層次和動人的張力,使得讀者在翻閱每一頁時都能感受到強烈的緊迫感和期待。

        在塑造角色方面,路遙展現了其卓越的文學才華。孫少安與孫少平這對兄弟,各自展現了不同的生活路徑與價值取向。身為家中長子的孫少安,肩負著家族的期望,為了家人的福祉,他選擇放棄學業,投身于農村的艱苦勞作中。他通過承包土地、建立磚廠等手段,努力帶領家族走向繁榮。在追求富裕的道路上,他遭遇了重重挑戰,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未減弱。孫少平則是一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他希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現實的殘酷迫使他放棄了學業,步入社會底層的奮斗。在城市的工廠里,他體驗了勞動的艱辛和生活的波折,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真理的追求從未停止。他的愛情歷程也反映了他對于真摯情感的渴望和執著。除了孫少安和孫少平,小說還刻畫了許多其他栩栩如生的角色。他們各自擁有獨特的性格和經歷,但面對逆境時,都展示出了堅忍不拔的生命力。這些豐富多彩的人物塑造讓小說更加立體,也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產生深切的共鳴。

        《平凡的世界》不僅聚焦于個體的奮斗和情感糾葛,更深刻地揭示了社會轉型對個體命運的深遠影響。小說以改革開放為背景,展現了人物們在這一歷史浪潮中的拼搏與成長,他們的生活軌跡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通過對這些人物的奮斗故事和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作品探討了在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命運走向和人生抉擇。小說中對時代背景的精心描繪,賦予了作品厚重的歷史感和強烈的現實關懷。路遙細膩地描繪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農村社會的變遷,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深刻變革。土地政策的調整、人民公社的解散、經濟體制的改革等一系列社會變革,都對孫少平和孫少安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些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個體的命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路遙通過對這些社會變遷的描繪,展現了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與適應。這些生動的描寫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當代中國農村變遷的窗口,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時代變遷對個體命運的影響?!镀椒驳氖澜纭犯嬖V我們,真正的英雄不僅在順境中表現出色,更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堅持。路遙用樸實而深刻的筆觸,展現了平凡生活中的非凡之處。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雖然我們可能無法親身體驗書中人物所經歷的艱辛,但他們的故事卻能激勵我們,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希望。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涵蓋了人性、關系和責任等多個維度的小說。書中的人物各具特色,他們的生活軌跡和決策呈現了人性的多面性。同時,小說也反映了社會不平等和壓迫對個體命運的影響,以及人們在逆境中的應對方式。這些主題的深入探討為小說賦予了豐富的哲學意蘊和深刻的人文關懷。

        路遙以栩栩如生的語言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帶領讀者走進了一個充滿現實感和時代氣息的世界。他巧妙地刻畫人物內心的變化和情感的波動,讓人物形象顯得更加豐滿和立體。同時,他還利用環境描繪和細節刻畫,使得小說的情節更加鮮活,引人入勝。作為一部深入人心的史詩,這部小說通過描繪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的生活經歷,展現了普通人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奮斗和抉擇。它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而且對于我們理解當代中國社會的變遷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在閱讀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體會到路遙的文學才華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還能從中獲得關于生活、愛情、友情和責任的深刻體會。

        河北師范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5513次訪問,全刊已有14767273次訪問

        日日日日人人人夜夜夜2017